所谓“后奥运风险”,一是指后奥运可能的“低谷效应”――在奥运筹备期内,由于奥运会场馆建设和为满足奥运会需求而进行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带来投资的大量增长,但在奥运会结束之后,这方面的投资需求会出现大幅度下降。这种由投资需求下降引起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现象被研究者称为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二是指场馆赛后利用上可能的风险――奥运会期间需要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就会成为举办城市的沉重负担。
那么,应如何更好地应对后奥运“低谷效应”?此前奥运会主办城市在场馆的赛后利用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在场馆的后期利用方面,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降低风险?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成立两年多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奥组委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紧密围绕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如该会先后承担并完成北京奥组委《奥运会组织运行模式研究》,北京市发改委《十一五期间发展奥运经济研究》,北京地税局《发展奥运经济与地方税收环境影响的研究》,北京社科联《奥运对北京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和技术路线》、《首都城市功能的发挥与服务业发展研究》等二十多项课题。这些课题已全部结题,质量较高,受到了委托方的较高评价。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进入两年倒计时的日子里,我们特邀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士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全球视野中北京奥运会的“三赢”
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这将是一个难得的“三赢”局面。正是这个“三赢”局面使北京奥运会具有了不同凡响的意义。
第一赢家是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不论是宗教、种族、性别或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方面的歧视)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即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加美好的世界作贡献。国际奥委会迄今在18个国家的21个城市举办过25届奥运会(另有3届因战争没有举行,冬季奥运会未计在内)。每届奥运会都在不同程度上传播了以和平、友谊、进步为主旨的奥林匹克精神。但是,没有比在有13亿人口的中国举办奥运会能更广泛地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了。在长达7年的奥运会筹备过程中,奥林匹克精神将在中国为如此众多的人所了解、认同和发扬,这无疑成为奥林匹克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另一方面,在我国举办奥运会,将是奥林匹克运动从东方文明中吸取有益养分以不断丰富自己,推动东西方文化进一步交流、交融的难得机会。
第二赢家是中国。北京通过筹备和举办奥运会,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全社会的体育意识和环境意识。并将大大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这又将转化为难以估计的物质力量。
第三赢家是全世界。奥运会为东道国提供了展示自己的难得机会。这不仅是由于来自世界各个角落数以万计的参加者和数以百万计的参观者将亲历奥运会的盛况,更多地了解东道国的人民和社会。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奥运会盛况在瞬息间传播到世界各地。北京奥运会将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对外交往盛会,其结果是世界更了解中国,认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她屹立于强国之林的执著追求。我们也将通过举办奥运会而更了解世界。互相了解是互相尊重的基础,而互相尊重的结果必然会促进世界和平的发展。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对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事业起重要的、积极的作用。所以说,全世界都将是赢家。
奥运背景下中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杜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的中国体育产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显示了巨大的体育市场在中国所拥有的难以估量的潜力,因此,有必要理性思考中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更好地促进中国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
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起步晚、发展快、需求大、不均衡
判断一:我国的体育产业现在仍处于自发与过渡阶段,还未适应整体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为3000多亿人民币,其中一半以上依赖于体育用品业的迅猛发展。目前全球有65%的体育用品是中国制造,中国的体育用品加工企业超过3000家。我国体育彩票市场空间也较大,全国每年销售量在200亿元左右。此外,在体育传媒和广告市场、大型赛事、俱乐部投资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还有发展空间。美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为2100亿美元,是汽车制造业总收入的两倍,占GDP的2%;澳大利亚体育产业对GDP的贡献也超过了1%;意大利以“足球工业”为主的体育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柱产业;而瑞士体育产业也成为该国第13位支柱产业;英国体育产业年产值达70亿英镑,超过汽车制造业、烟草业的产值,政府每年从中获得24亿英镑的税收。然而,我国体育产业对GDP的贡献却不足0.5%。
判断二: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体制、经营机制和传统观念。在市场经济主导整个经济体制的大环境里,我国的体育产业仍裹足不前,经营机制受制于相应配套的政策、法规,这造成了产权不清、资源浪费和腐败现象。事实上,体育不见得比房地产业的开发难度大,关键在于其还没有获得像房地产业那样灵活的经营机制。体育的福利性质也是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国民对健康的需求是建立在政府的投入上的,还缺乏自觉的健身消费,甚至远不如其他娱乐消费。我国现在的体育人口尚不足30%,人口消费增量是体育产业的最大市场潜力,因此,随着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必须加强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
判断三:国内企业面临着国际化挑战的同时,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2001年申奥成功时国内掀起了很大的体育热,也给国内体育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这赋予了我国企业一个展示民族品牌形象的大舞台。然而,这股热潮未能持续,因为奥运会的有关规定对我国的民族品牌有着很大的制约,最大的制约就是国际单项组织的认定。按照这一规定,我国自有产品大多没有取得资质认定。还有一个制约就是资金,企业需要充足的资本和很大的市场操纵能力才能获得开发每个项目的权利。此外,我国奥运会的组织机构是一个政府领导下的事业机构,在这种体制下,讨论最集中的就是“如何进入奥运市场,奥运这块蛋糕由谁来切?怎么切?”这使许多企业很茫然。
我国企业的发展如何同体育结合?如何同体育市场结合?国内各大企业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误区――需要在别人的带动下考虑自身的进入。面对体育资源,总想在进入之前知道自身的现实回报是什么。这种误区耽误了企业的发展战略或者企业品牌塑造的营销战略。在认识市场时急功近利,总在探讨自己的资源回报率,这就是国内企业跟国外企业的区别。从第六届全运会开始到亚运会到2001年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日本富士胶卷的观点是――“投入”所带来的市场是针对消费的“需求量”,然后逐步垄断某一个市场,通过广告效果得到回报。但富士没有考虑其产品通过体育营销只进入了一个推广效应,推广后的市场效应应有更多的企业效应和品牌效应去支撑。反之,柯达的总裁就认识到:伴随着体育营销进入全球,奥运会给柯达提供了国际舞台,并通过体育赛事看到了市场的变化。在雅典奥运会上,柯达的营销计划是以人为本。然而,针对北京奥运会,柯达改变了营销战略,转向了以科技为本,它投入了30亿美元的技术改造,主打项目就是数码技术。
奥运给我国体育产业提出了多方面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体育场地(馆)产权分属各异,经营方式多样,实际使用率普遍较低,管理水平不高,高级管理人才极其缺乏,市场拓展能力不足,品牌企业和品牌服务还不成熟,经营和维护成本偏高,绝大多数依靠政府投入维持。此外,体育场地(馆)政策环境及产业族群间的行业自律、行业指导、行业协同发展等也都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保证北京奥运会及重大国内外赛事的使用;如何在后奥运时期对现有体育场地(馆)进行科学的利用和维护并尽快收回投资成本;如何乘机提升我国体育场地(馆)的管理、技术和服务水平;如何使该产业成为现时期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并通过市场规律来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政府对体育产业结构的改革,使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
1、体育用品市场的保护与开发。奥运会也是一场体育产业的国际比赛,起点高下分明,举办奥运会使我国体育产业与国外强手竞争加剧。目前,阿迪达斯已成为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耐克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2005-2008年度奥运会合作伙伴。尽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加工国,也是独立生产体育用品种类最多的国家,但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产品却很少,其中能为大型赛事所用的就更少。因此,我们必须在体育用品的市场开发及品牌建设上狠下功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打造民族品牌,开创体育用品产业的新空间。
2、体育无形资产的利用与开发。由于多年来国内企业缺乏品牌意识,我国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例如无形资产的确认和法律保护尚未制定;品牌、形象、专利、技术、名称等尚未形成开发系列;资源整合尚未进入市场;中介、策划、咨询服务尚未被认可等。对此,国内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形势,有效地利用奥运商机,做好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
3、促进全民健身消费的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能够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最大的卖点就是全民健身。休闲体育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中国体育产业正面临着一个产业化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体育产业已成为一个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的新兴产业。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10年它还将以3倍的速度持续增长。我们以13亿人口为基数,每扩大一个百分点,健身消费将给体育产业带来的产值和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
北京奥运后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
1、体育品牌要向民用化趋势发展。民族品牌必须要从品牌的塑造上给自己定位,在这些方面国内企业缺少创新思维。国外品牌进入中国都是看中了我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的优势,他们的目的就是用资本、技术来实现自身赚钱的目的。例如,把麦当劳放在一个人口稀少的欧洲国家与放在13亿人口的中国,其差距不言而喻。所以,我国的企业要抓住体育人口递增这一机会,寻找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针对其特点考虑品牌塑造,并通过品牌推动市场。
2、奥运需求要追求社会化。体育用品和体育服务企业不要只去抢奥运这块蛋糕,而要利用奥运需求把蛋糕做大,培育和发展体育产品。奥运能带来多样化的商机,如从一些弱势项目或是冷门项目去介入,定位于从奥运需要的空间中寻找品牌投入点,也是大有可为的。
3、体育产业要走向国际化。我们既要看到竞争的日益激烈,又要看到竞争的相容性。奥运在为北京带来国际品牌的同时,也有200多个国家、地区的奥运选手会把中国的信息及产品带走。考虑到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广大企业要在与国际强手的竞争中加强合作,在合作中寻求自身品牌的壮大。如果国内产品能通过我国的媒体推出去,其成本低,获益大,就更容易架起成功的桥梁。
4、消费需求要立足标准化。国外大企业成功的要素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实现标准化。在实现自身产品技术更新和质量保证时,必须在两方面下功夫,即:工艺、管理制作过程中的标准化和营销过程中的标准化。在营销中很多商家往往只注重产品价格、产品形象被消费者选择,从而只对这些进行宣传。其实,完全可以从标准化的角度宣传产品的特点,使大家了解你的产品标准是和国际接轨的。一旦与国际接轨,消费者就会认为你的产品是最时尚、最好的。(作者系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北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北京奥运会的市场开发
魏纪中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市场开发效绩已超过预期,真可谓“财源滚滚”,令国际奥委会人士感叹不已,欣喜万分。因为,国际奥委会自己操作的奥运会世界市场开发计划,包括奥运会电视权的销售和TOP计划(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计划)的收入固然要分给奥运会组委会,可是奥运会组委会的市场开发收入,也要按照规定比例分给国际奥委会。
我们要从多角度来评价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内市场开发问题。第一,市场开发既是手段――保持北京2008年奥运会运营开支的需要,也是目的――市场开发筹资额越大越好,所谓要打破历届奥运会的纪录。第二,北京2008年奥运会市场开发如此理想,是否意味着北京奥运会真的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商业价值,还是有其他的因素在起作用?第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些市场开发的收入意味着什么?是收入的增长还是财富的增加?有时增长并不等同于财富。第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当中,国家的优惠政策起了多大的作用?这些优惠是促进了企业的热情,还是带有“支付变相转移”的性质?因为大户都是大型国有独资企业。第五,国内的市场开发中,外国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各占多大比例?这样的比例在过去的奥运会中是怎样的?
之所以想到这些问题是因为国际奥委会有个规定:奥运会的市场开发收入,不论是国际奥委会给组委会的分成也好,组委会自己组织的市场开发收入也好,只能用于奥运会本身的运营,也就是说主要花在奥运会所有参加者身上,真正可以留给体育事业和城市百姓的收入是有限度的。而且,国际奥委会最终要对组委会的决算进行国际审计。这又回到前面的问题了,如何使收入更多地、更有效地变成国民的福利财富。也就是说,我们应如何处理好市场开发数额与其他方面的关系,以及如何使用好市场开发的收入。
这必然涉及到各方的利益平衡和协调问题。当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的利益问题,这涉及到国家的直接利益,优惠政策在一定意义上有国家付出的含义;涉及到国家的间接利益,这里边包括国家的财富积累,各类企业的真实利益等;涉及到北京奥组委的利益,因为它具体承担着办好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北京奥运会的艰巨任务;涉及到代表北京市市民的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利益,因为北京市人民政府承担着为全市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任务;涉及到体育界和体育部门的利益,奥运会后能为他们留下多少可持续的财富呢?涉及到赞助和支持北京奥运会的各类企业的利益,应考虑如何使他们的“投入”有短期和持续的“回报”。(作者系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
未雨绸缪应对后奥运风险
――访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剑研究员
本报记者孙明泉张雁
记者:再过几天就将进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两周年倒计时了,相关的深层次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比如,从历届奥运会运行情况看,如何应对后奥运风险,一直是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那么,通常所说的后奥运风险主要有哪些内容?
陈剑:后奥运风险,一是指后奥运的“低谷效应”。在奥运筹备期内,由于奥运会场馆建设和为满足奥运会需求而进行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带来投资的大量增长。以北京为例,为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在奥运会筹备期内,与奥运会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就超过1800亿元。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这方面的投资需求会出现大幅度下降。如果不未雨绸缪,就有可能造成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不利于城市经济平稳发展。这种由投资需求下降而引起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现象被称为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
二是指场馆的赛后利用。奥运期间需新建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就会成为举办城市的沉重负担。
记者:那么,你认为应如何应对后奥运低谷效应呢?
陈剑:在我看来,要降低后奥运风险,一是在空间布局上进行调整,北京的奥运场馆主要集中在北城,应当利用政府直接投资等手段引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向南城、郊区倾斜,以改变投资过分集中在城市中心区的状况。二是要对奥运前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行合理安排以平抑投资波动。为避免后奥运时期投资大幅下滑,应适当安排部分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特别是与奥运无关又不急于上马的项目延至奥运后建设,以平衡奥运前后的投资规模。
记者: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各主办城市在场馆的赛后利用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陈剑:雅典的经验值得借鉴。雅典奥运会场馆的赛后利用坚持三项原则:一是不孤立地考虑某一场馆,而将其与周围地区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使对该场馆的利用能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助推器,实现场馆利用效益最大化。二是创造和开拓新的需求市场,拓宽场馆利用渠道;众多场馆的赛后利用需要协调,之间不能相互竞争。三是场馆赛后利用的招标面向国内外,而且让公共机构以及私人企业都参与进来,并尽量让民间资本参与到赛后场馆的利用上,对场馆实行项目管理。
韩国的经验也值得借鉴。首尔体育馆在2002年世界杯足球比赛中被用作主赛场和开幕式、闭幕式的场地,由于建造昂贵,回收资金和维护都是大难题。设计者事先考虑到了赛后的利用,有效地扩展了赛后利用的空间。他们采用许多新技术:自然采光和滑动屋顶提供了更多的视觉享受,活动座椅可满足各种体育赛事进行位置安排的需求,既可继续进行足球赛,也可进行韩国人最喜爱的棒球运动,还可进行大型演出。此外还有电影院、大型购物中心、游泳池和健身中心等附属建筑,而整个体育场还是个多功能的大型餐厅。由于多功能运用,使得这个体育馆每月能为首尔市政府赚100万美元。
记者:在场馆的后期利用方面,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陈剑:其一,场馆建设本着节俭的原则。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一直倡导节俭办奥运,在奥运场馆选址、规划和设计等方面,既要符合举办奥运会的要求,又要充分考虑赛后利用,使奥运场馆能够长期为人民的健身、文化和休闲服务。为降低奥运风险,北京增加了临时场馆建设;一些开工场馆取消了部分建设内容;有的体育场馆适当加以改造,增添一些临时设施就能满足需要;本着节俭,也打破“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陈规陋习,对一些难以赛后加以利用和开发的项目场馆或设施,就搞一些临时建设。
其二,建立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投资巨大的体育场馆建设,如全部由国家投资会超出政府承受的限度,而且风险大,缺少活力。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中,社会投资占了投资总额一半以上,这使政府投资的压力小了许多,而企业也可在政府的市场开发中找到自己的平台。其他项目投资都是企业联合体公开竞标,然后投资、运营。这种机制对控制投资规模和赛后利用都有好处。
其三,充分考虑奥运会后场馆的改造利用。对比赛场馆的后期利用,采取商业开发,酒店、展览、会议等综合利用,以提高场馆的利用价值,这是一条有效方法。以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心区为例,这一区域将包括2008年奥运会的主要场馆、大型会展中心、超高层智能化多功能大厅、大型购物中心,奥运会后将成为有吸引力的现代健身休闲、展览中心。为确保2008年奥运会后长期使用,许多场地都预留了大面积的商业服务设施。在216万平方米的奥林匹克公园内,场馆面积占到100万平方米,设有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和射箭场等场所。同时,还规划建设了酒店、会议、商业、办公等其他配套服务设施,这给赛后利用创造了良好条件。国家体育馆在奥运会期间将做为体操比赛和手球、排球决赛场地,在赛后则有可能成为大型文艺演出场地。奥运会期间用作乒乓球、羽毛球、击剑、摔跤比赛等场馆,奥运会之后将成为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场地。
其四,根据场馆特点,采取适当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一是可以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目前,综合性体育场馆的经营大多采用内部承包责任制办法,这造成了各场馆、项目相对独立经营的局面,不利于消费者系统消费。采用场馆集团化经营,可以合理地配置场馆资源,有效避免单独经营、单独消费的情况;还可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场馆优势,合理利用资金形成拳头项目;并在人员分工上,责任明确,专职专责,作到管办分离。从经营效果看,也便于采用通卡、通票的作法,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经营,使场馆经营逐渐向大众体育健身的会员制过渡。因此,场馆采用集团化经营对于场馆多、项目全的单位是较易操作又合理有效的方式。二是引入专业的体育经理(经纪)公司和体育管理公司。体育经理公司和体育管理公司具有丰富、科学的体育经营、管理经验、制度及一整套手段和办法,能够根据场馆的资产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及市场定位,合理引进适合群众需求的体育健身项目,并通过商业运作扩大场馆的创收范围。由于管理公司在人员培训、资源配备、场馆设施的维护、保养等方面具有先进的管理办法,能带动场馆的管理水平,延长场馆设施的使用年限。尤其是,引入体育经理公司及管理公司,可充分发挥资产所有者对资源、项目的监督作用,形成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开发的一整条科学经营管理流水线――“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流水线”,因此,国外许多国家都采用体育经理公司的作法,如比利时、法国、美国等国家。对我国而言,通过引进体育经理和管理公司,可以直接、快速、有效地培养综合性体育场馆需要的人才,为自我发展积累丰富经验。
链 接 |
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开展后奥运经济研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今年年初收到一份委员提案(提案号:第1125号,提案人:王灿炽),建议开展后奥运经济研究。
提案人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于北京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其意义与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我们都充满信心,很流行的观念就是天上掉下来了馅饼,人们只要等待它带来的繁荣与兴旺就可以了。如果在申办阶段和申办成功之初,为鼓舞人们的士气和信心,多分析正面效应是应该的,但是随着奥运的临近,尤其是诸多难题的凸现,我们有必要提出:应警惕奥运风险与奥运会的负面效应。有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应该趁还有2年多的时间,多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否则就会措手不及。
提案人建议:1、各有关职能部门应抓紧研究奥运场馆的维护与亏损、软环境的欠缺、一些门类人才的匮乏、应变突然事件的能力欠缺、市场运作的不足和奥运会后的经济低谷等问题。2、在宣传口径上,既要有自豪意识,也要有危机意识。3、组织力量尽快开展后奥运经济研究。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对奥运市场开发的推动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除了组稿编发系列年度《北京奥运经济报告》、承担并完成北京奥组委《奥运会组织运行模式研究》等二十多项课题外,在促进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也作了大量的市场开发推介工作。2004年度:3月,该会接受河北省张家口市和涿鹿县政府邀请,组织专家学者到涿鹿县考察,就涿鹿县抓住奥运机遇,发展地方经济进行研讨;9月,受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邀请,组织专家就我国印刷及广告业应对奥运商机问题与相关企业进行了交流和研讨;10月,该会接受深圳市工艺礼品行业协会邀请,就中国礼品行业企业把握奥运商机,提升中国礼品国际市场竞争力问题与众多企业家进行了交流;11月,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首届奥运经济与城市发展合作论坛。2005年度:7月,该会与亚洲体育管理协会联合主办“首届体育场馆设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经济论坛”;11月,该会与中国市长协会等八家单位在杭州共同举办了“第二届奥运经济与城市发展合作论坛暨中国人文奥运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华东赛区启动仪式”;12月9日,该会与云南茶马古道研究会共同主办“人文奥运与云南普洱茶文化”研讨会。12月24日,举办“中小企业参与奥运经济高级研修班”,四十余位企业代表和有关人士参会。2006年5月,该会承担了北京市科协主办的“奥运经济与中外企业合作发展论坛”。
北京奥运吉祥物市场有多大
奥运会吉祥物作为奥运的核心识别元素之一,大量的奥运产品是通过其形象或者引用其形象进行制作的,自然也就成为奥运市场开发的重要载体。奥运会吉祥物可以被制作成为满足各方面需求的多门类商品,例如玩具、服装服饰、箱包、文具、贵金属纪念章、徽章等,因而在整个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中,特别是在奥运会特许计划中具有重要份量,有着极大的市场开发潜力。陈剑研究员认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5个福娃与中国多个地区的文化密切相连,能满足不同地区对奥运会吉祥物的期待。奥运会吉祥物必须得到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但同时,也应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适当降低企业进入门槛,在确保吉祥物商品质量的前提下,将吉祥物市场的“蛋糕”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