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李靖论“奇正”

2006-07-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高润浩 我有话说

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李靖

“奇正”是中国古典兵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奇正者,用兵之钤键,制胜之枢机也”。最早提出“奇正”这一概念的,应推道家创始人老子。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

取天下。”(《老子・五十七章》)而最早把“奇正”用于军事领域并作系统阐发的,当推“兵圣”孙子。孙子说:“以正合,以奇胜”,“奇正相生,不可胜穷”(《孙子兵法・势篇》)。“奇正”的内涵十分丰富,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就是变与常,常法为“正”,变法为“奇”。具体来说,在兵力使用上,用于守备、相持、箝制的为正兵,用于机动、预备、突击的为奇兵;在作战方式上,正面进攻、明攻为正兵,迂回、侧击、暗袭的为奇兵;在战略态势上,两军对峙、正面交锋为正,迂回设伏、侧翼进攻为奇;在战争指导思想上,循规蹈矩、按常理用兵为正,打破常规、克敌制胜为奇。自孙子确立“奇正”这一范畴,后世兵家无不奉为圭臬,广为沿用和阐述,而最全面、最透彻论述“奇正”问题的,则是唐代著名军事家李靖。

李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奇正”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与阐述:第一,强调正兵的重要性,“正兵古人所重”,“若非正兵,安能致远?”(《问对》卷上)。第二,指出奇正起源于方阵本身的队形变换,是在“五军阵”向“八阵”演变过程中产生的。第三,探讨奇正的变化和运用。李靖认为,奇正可以互变,“以奇为正,以正为奇,变化莫测”。他还提出,“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问对》卷上)第四,把奇正与虚实、示形、分合等结合起来。李靖指出,奇正相变的核心是“示形”:“故形之者,以奇示敌,非吾正也;胜之者,以正击敌,非吾奇也。此谓奇正相变”;奇正相变的目的是致敌虚实,“奇正者,所以致敌之虚实也。敌实,则我必以正;敌虚,则我必以奇”,“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问对》卷中),牢牢掌握作战主动权;奇正相变的运用在于分合适宜,“兵散,则以合为奇;合,则以散为奇”,“有分有聚,各贵适宜”(《问对》卷上)。第五,提出“奇正在人”的思想,强调战争中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李靖指出:“若非正兵变为奇,奇兵变为正,则安能胜哉?故善用兵者,奇正在人而已。”(《问对》卷上)显然,李靖对奇正的理解和论述比前人前进了一大步。

李靖认为,奇正理论的灵魂是奇正相变,“奇正者,天人相变之阴阳,若执而不变,则阴阳俱废”(《问对》卷中)。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兵法运用自然也应当是不拘一格,高明的指挥员之所以高明,就在于他能根据战场情势,灵活机动,出奇制胜。李靖批评那种只知“以奇为奇,以正为正”的形而上学的理解,指出“奇正”是相对的,“正”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奇”,“奇”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变成“正”。高明的军事家必须善于根据情势运用“奇正相变”规律,善于“因正而为奇,因奇而为正”,做到“无不正,无不奇”,做到孙子所谓“形人而我无形”,那就达到“奇正之极致”了(《问对》卷上)。

战争是一门艺术,胜利的主宰者永远是那些能够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把实力转化为战斗力,不拘常规、敢于创新、出奇制胜的天才,而不是那些追求万全、因循守常、迷信书本的庸才。从这个意义上说,李靖所说的“奇正相变”之法,即是灵活用兵之法,即是克敌制胜之法;谁掌握了它,谁就掌握了打开胜利之门的金钥匙。因此,李靖把能否熟练运用奇正,看作是选拔和使用将领的试金石。他说:“凡将,正而无奇,则守将也;奇而无正,则斗将也;奇正皆得,国之辅也。”(《问对》卷上)善于运用正兵的将领,适合派他去防守;善于运用奇兵的将领,适合去进攻;而能熟练运用二者的将领,才是国家的辅佐之才。

知常方通变,执正以驭奇。李靖传授兵法讲求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教正不教奇”(《问对》卷中),教常不教变。他说:“(奇正)素分者教阅也,临时制变者,不可胜穷也。”(《问对》卷上)阐明了奇与正“教阅可分”与“临敌制变”的对立统一关系,平时要学习和掌握常法,并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战时才能做到奇谋迭出,战无不胜。可以说,李靖的“奇正”理论全面、系统、深刻,虽然论述的是古代军事问题,但其灵活应变、敢于创新的思想内核,超越了时空的悬隔和军事的范畴,至今仍然具有不朽的理论价值和恒久的思想魅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