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旅行者去访问著名的波兰籍犹太学者哈菲兹・哈义姆的时候,他发现这位学者只住在一个堆满书的小房间里,唯一的家具是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
“拉比,您的家具在哪里呢?”旅行者问道。“你的又在哪里呢
正是用这个故事,美国人艾拉・比奥克为《感人至深的四句心灵告白》一书画上了句号,至于它的范畴,哲学也好,禅学也罢,着实明亮了读者的视野,犹如拐弯处的那抹阳光,欣然于它的美丽,庸懒,自然。
在时间的长河中,谁能否认自己不是过客呢?全书中,作者以平缓的口吻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记忆中的生命故事,只为告诉我们:生命的全部就是情感,要使它圆满,就必须有一颗诚挚的心。
作者艾拉・比奥克是一名出色的缓和疗护专家。缓和疗护,说得直白点,就是临终关怀。
“在这一刻,我能做什么?做什么才能不留遗憾?”在现代医学无力回天的时候,我们能为患病的亲人做些什么呢?又或者患病的我们能为亲人做些什么呢?除了悲伤,我们一无所有?无可作为?这位西方作者给我们扔下了这些问题。生命从来没有界线,一个西方医生关于生命的理解,对于人类圆满情感的执著,让我感动,也让我带着他的问题陷入了深思。
对于生命我们做的太少了,不是我们不珍视,而是追寻欲望的那份渴切,让我们淡漠了自己曾经对生命报有的那份期望值。对于那些值得我们感激的人,我们忽略了“谢谢”的意义;对于自己犯下的错误,我们不屑于“对不起”的价值;对于别人不经意的伤害,我们总是把它铭记于心,就此一声“原谅”值千金;而人间聚散也慢慢变得风轻云淡,“再见”终也销声匿迹,不见了踪影。
“人之将死,就会意识到岁月如梭、时日如金,并且也会意识到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圆满是多么重要。”作者用最真挚的情感向我们描述、表达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字里行间,总能找到缺憾后的叹息,圆满厚的欣慰。在此书的阅读中,我处处体会到作者的用心良苦,也理解了该书在欧美畅销的原因:细腻的心理描写,人物的生动刻画,一幕幕灵活感人的场景的再现……有人说,如果要让阅读成为一件意趣盎然的事,那就是在令写作增加难度,而难度对一个真正的作家恰好也是乐趣,这就是艺术活动可能的幸福所在。正是如此,用生动的故事情节,朴实却诚恳的语言,艾拉・比奥克为我们揭开了生命的神秘面纱,让我们感动于生命的简单、平实。
“如果你问我,我是不是去了天堂,我会告诉你,我就来自那里!”在掀起一次次的故事高潮后,《感人至深的四句心灵告白》平缓地在“过客”中落幕。如果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生命,那么我相信,它留给了我们,留给了读者最真实的情感,最踏实的回忆。
《感人至深的四句心灵告白》
[美]艾拉・比奥克著 蒋旭峰译 哈尔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