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丛飞事迹及其对青年思想道德建设所产生的影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陆士桢教授向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陆士桢:对于当代青年而言,丛飞是新时期社会环境下产生的新青年楷模。在新时期社会环境里面,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中,丛飞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道德追求,执着地实现自己的心愿,几乎用尽个人的全部财产无偿资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完成学业,尤为难能可贵。全国掀起学习丛飞精神的风潮之后,在人们的印象中,丛飞并非是以往那种难以企及的英雄形象。他的豪言壮语很少,事迹是那么真实、平凡,行为是那么自觉、朴实,其道德追求与当代青年的道德发展趋势更为一致。没有被人为神化的楷模、榜样,往往更容易贴近人们的心灵,更易于得到大家的认同。
记者:“丛飞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时也在青年人当中产生了少有的共鸣,青年们对丛飞的行为方式表示了充分的理解,请您谈谈丛飞为什么能在青年当中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
陆士桢:丛飞与青年朋友们的年龄相差不大,思想理念相对更贴近于青年人,更为重要的是丛飞有着一种豁达、宽容的心态,并具有一种自觉的道德追求。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使青年人的生活目标更强调物质,但是物质的多寡并不能完全决定生活状态和满足精神需求。因而我时常对学生们说,获得即是付出,快乐即是奉献。而丛飞的行为则表现出了平常人的平常事。例如,他毫无保留地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上学,虽然使得家徒四壁,甚至连自己女儿的学费暂时都交不上,但是他却不因为资助他人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困难而后悔,反倒生活得更加快乐,并在精神上获得了巨大的满足。当代青年需要的正是这种自觉、和谐的道德追求,丛飞充分地诠释了这一新时期的价值理念。同时,丛飞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体现出了一种对社会的包容和适应能力,这也是新时期公民素质的体现。以往我们经常强调道德情操的培养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练”,这让许多青年认为其遥不可及。丛飞的事迹,对于正在实现自我与开始肩负社会责任的当代青年,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启迪作用。
记者:丛飞的事迹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有什么重要的启示?
陆士桢:丛飞事迹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有助于扭转我们过去在这一方面的认识。例如,英雄楷模的形象不应无限拔高,脱离实际,不能简化为行为的模仿等。在新时期社会环境当中,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注重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趋向,寻找和构建其健康的时尚、流行文化,使青少年能够高度自觉地接纳。
当代青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树立“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公民意识,像丛飞那样,将实现自我的需求通过服务、奉献社会得以体现。其次,青年人要学习丛飞那种乐观、宽容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态度融入社会,承受生活的挑战。丛飞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新时期的一面旗帜。相信青年朋友们通过学习丛飞的先进事迹,能够寻找到自己真正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