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紧锣密鼓,通信成为重要的推动力。“便农、利农、惠农”就是湖北移动的新追求。
信息通到山沟沟
曾经,“隔山喊话”、“隔夜留话”是恩施贫困偏远山区农民获取外界信息的真实写照。这里山高路远,极为闭塞。几个村子也只有村部才有一、二部固定电话,村民打个电话接个电话要翻山越岭辗转颠簸数十里才能如愿;或者是通过村部的人捎话,生活极不方便。如今湖北移动在其境内建设多处山区直放站和基站帮助山民们圆了“移动通信梦”。当年贺龙曾经战斗过的宣恩县磨子沟村、麻阳寨村一带过去9个村没有一部电话,现在移动用户已超过1500户。
早在国务院2005年出台“村村通”工程之前,湖北移动即大力着手投入边远山区的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先后进行的10期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都把农村作为重点,在恩施、十堰、襄樊、宜昌、黄冈、咸宁等贫困山区和老少边穷地区更是加大投入。
千村百镇通。今年湖北移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移动信息示范镇”和“移动信息示范村”的建设。将建成100个“移动信息镇”,200个“移动信息村”。到2007年年底,全省“移动信息镇”将达到300个,“移动信息村”达到500个。
“粮棉信息网上吹”
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有个喜欢舞文弄墨的老人叫李开明,6年前曾写过一首诗:“辛辛苦苦三百天,洒尽汗水责任田;亩产千斤收成好,年终结算亏本钱。”如今,李开明老人又吟出一首新诗:“千年等到这一回,种田不再收税费;手上拿着新手机,粮棉信息网上吹。”
2005年7月,荆州移动联合荆州市农业局等单位和部门专门为农民朋友量身订做打造了专门的农业信息平台――“农信通”。这是一个特别适合农民使用的移动信息平台,它聘请了六十多位农业专家和上百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能手组成了“信息服务团”,随时提供各种农业信息服务。通过短信平台为农民朋友和专家、商家搭建沟通的桥梁,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难题,深受农民朋友的喜爱。
李埠东岳庙村三组的张家权便是有名的蔬菜种植大户。去年他家的大棚黄瓜喜获丰收,说起这,他不由眉飞色舞:“这可多亏移动公司的‘农信通’,它全程告诉我种植技术,就像有专家住在我家指导一样。”去年五月,他种植的黄瓜突发虫害,焦急的他马上打农信通热线12590118询问如何防治,农业专家通过短信详细地告诉他如何配药喷洒,如何科学调控温湿度,并让他以40-42℃高温闷棚,在天黑前使用烟熏剂防治。在按照专家的方法紧急行动后,病虫害果然消失了。有了“农信通”这颗定心丸,他信心大增,表示今年将再扩大种植规模。
在荆州李埠,谈起“文化中心户”尽人皆知,它由荆州移动与政府共同集资修建,旨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中心户”就设在普通农户张家良家中,这里既有移动公话、宽带上网、科技知识读本、资料,还有各式各样的文体器材,村民充分感受到了现代文明的气息。
数字化推动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之一。荆州市移动的“村民手机学校”开辟了便捷的空中课堂。李埠镇沿江村的农民王玉柏是一名老党员,他将党员先进性教育知识要点编发成短信发送给李埠860名基层党员,再通过互动答题方式考察学习效果,使农村基层党员生产、学习两不误。
“常洗衣,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多栽树,少生娃,富裕之花年年发”。湖北黄石市、宜昌市、襄樊市的农民最近经常收到类似这种通俗易懂、健康向上的顺口溜或快板词的短信,这是这几个市的移动公司与市文明委、市农委联合开展的建设新农村宣传活动。通过潜移默化式的影响,破除农村封建迷信陋习、移风易俗,培养农民朋友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营造科学进步的新风尚。
电子政务进农村。鄂州市、孝感等市移动分公司还为农村地方政府搭建了方便快捷的“电子村务”平台,成为政务管理的好帮手。过去召集基层干部开会,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挨个打电话,如果会议时间临时改动更是苦不堪言。现在只需在电脑里输入短信通知,全部手机发送即可,效率提高了,成本也节约了不少。
4月13日,在荆州李埠镇政务信息管理系统里,利用手机信息平台的“民主选举”板块是个新亮点。这是为进行村组干部民主选举而特别设置的,各位村民可方便地通过自己的手机为候选人投上宝贵的一票。镇政府王书记说,这种方式公开、透明、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