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围棋文化感染草原民族

2006-07-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侯珂珂 我有话说

7月中旬,中国棋院围棋部副主任张文东九段率围棋代表团访问蒙古人民共和国。访问期间适逢蒙古“那达木节”(国庆节),在纪念成吉思汗建国800周年,全国统一休假期间,让张文东惊叹的是,围棋训练室中仍然人满为患,这种景象让人很难相信,围棋在蒙古才有短短5年的历史。

张文东说,现在蒙古全国下围棋的人

大约有1000多人,参加比赛100多人,60多人具有一定水平,棋力最高者相当于中国业余二至三段水平。虽然这仍然属于起步阶段,但是如果考虑到蒙古全国人口只有250万,引入围棋仅5年时间,而且没有高水平教练,全凭棋手个人摸索研究,这个发展速度已经相当惊人了。

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高树茂认为,蒙古人血液中就具有下围棋的天赋。蒙古人作战喜用骑兵,大开大合,打运动战。南宋时期,蒙古军攻打南宋都城临安,事先曾分兵夺取云南大理,又绕道日本,采用大包围形式,这种作战方法与围棋的不断流动变化,不断地包围和反包围有异曲同工之妙。

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人有“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之说。相比于日本几百年的围棋历史,围棋在中国已经流传出几千年,但是现在国际上通常都是日本发音“GO”作为围棋的称谓。蒙古围棋界则不然,他们将中国发音“WEIQI”的英译名作为协会的名称。这表明蒙古对围棋发源地的一种认识和对五千年古老中国文明的一种尊重。

蒙古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在一般人看来,蒙古民族豪放、热情、张扬的性格似乎很难与“禅”味甚浓的围棋联系在一起。张文东认为,这种看法不够科学。他说,围棋的“子”本身并没有价值,它的价值体现在把它放在哪里,所以围棋的价值其实是表现在思维的灵活性上。“静”是围棋的表象,“动”才是围棋的真正内涵。蒙古民族生长于大草原,广袤无垠的生活环境造就了蒙古民族豪迈不羁,无拘无束的性格和思维特点。所以蒙古民族不是难以接受围棋,而是与围棋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尽管“围棋热”已经开始在大草原上升温,但目前在幅员辽阔的蒙古国土上,只有首府乌兰巴托具有较系统的围棋培训体系。棋手基数小导致高水平棋手稀缺,而高水平棋手稀缺又阻碍了围棋的普及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张文东说,围棋易学难精。中国代表团这次访问蒙古,目的就是要加强两国围棋的相互交流,通过举办各种双边和多边围棋活动,帮助蒙古围棋水平进一步提升。这次访问,中国代表团乘飞机前往蒙古,乘火车返回中国,目的就是要考察沿途路况,为今后长期持久的合作打下基础。目前中国围棋协会正计划邀请蒙古选手参加将在浙江杭州举行的国际围棋交流赛,并通过这一类交流活动为正在升温的蒙古围棋热再添一把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