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碧利斯”影响湖南南部,山洪暴发。断路、断水、断电、断粮,洪水淹进站房2米多深,测报仪器无法运行……湖南省耒阳市水文站工作人员死守“孤岛”,与洪水搏斗59小时,为全市抗洪抢险提供了科学数据。
一条测量船,测量的岂止一江洪水
耒阳市水文站由耒河、夏
耒阳水文站职工是最早触及灾情的人,早在7月14日,他们就在检测水文资料的数据中,感觉到水流量在急速上涨。7月15日,站长李铨铨一边向防讯指挥部报告汛情,一边继续搜集水文信息。
15日16时,耒阳城多处道路被淹,凶猛的洪水截断了耒河水文监测点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电力中断,用于测量水流速度的设备无法启动。如果一旦中断水情报告,不知会给整个抗洪抢险工作带来多大的被动,站长李铨铨向全体职工下达命令:大家死也要死在水文站!
15日18时,雨仍下个不停,耒阳市水文站的缆道被洪水冲毁,要改用测量船测流。而这条标有“湖南水文”字样的测量船已经闲置4年,船上设备老化,加上洪水滔天,乘船出行凶多吉少。共产党员、站长李铨铨第一个跳上船,叫上水性好的职工郭红成,随后他将身上的钱包、钥匙掏出来,郑重地交给船上年轻职工屈敏:“你下船吧,少一个人就少一分危险,洪水太猛,漂浮物很多,反正我们是有老婆的人了,孩子也大了,没太多的牵挂……”
望着站长不容商量的目光,屈敏热泪盈眶,无奈地下了测量船。
奔腾咆哮的耒水就像一条翻江倒海的巨龙,河面一下由238米扩展到500来米,水文测量船在滔滔的洪水中犹如一叶小舟随波摇晃、险象环生。木头、草、树枝……一个个漂浮物顺江而下,测船左躲右闪,防不胜防。突然,洪水挟裹着一个被冲垮的完整屋顶,撞向测量船,船体倾斜,船舱进水。正在专心测流的李铨铨一个踉跄,险些被抛下了船。很快,新的险情又出现了,过河索滑轮在左岸40米处被卡住,测量船靠不了岸。维系他们生命的就是系在岸边的一根船索,一旦船索断了,将船翻人亡。在漆黑的夜里,他们仅靠着一盏应急灯、一个手电筒,顽强地与洪水展开搏斗,李铨铨在船尾,紧紧抓住船椽,靠双腿把舵。郭红成在船中记录着数据。
这时,一道亮光闪过漆黑的夜空,一艘冲锋舟开过来,救援官兵发现了他们,大声呼喊:“这里很危险,赶快上冲锋舟!”李站长却说:“我们是一线水文站,如果我们撤了,上级就不能及时掌握水情了,我们不能离开,你们去救别的群众吧。”战士们向他们敬了一个军礼后,不忍心地离去了。
在正常水情下,完成一次流速流量监测只需半个小时,他们这一趟却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湖南水文”测量船颠簸在风口浪尖上,水文战士冒着生命危险,记录耒水历史上最大洪水的全过程。
半瓶矿泉水,储存的全是人间真情
在停电、缺水、断粮的艰难处境里,耒阳水文站的职工和增援的同志团结一心,互相关爱,抗击洪水。“生命绝地”流淌着人间真情。
到16日早晨,大家都已连续工作了一天一夜。这当中,他们没喝一口水,没吃一口食物。饮用水没了,大家把矿泉水中的余水聚集起来,倒在一起不到半瓶,大家把它看得比什么都珍贵,谁渴得厉害,只用手蘸一点点湿润嘴唇。站长李铨铨和女职工谭艳芳翻箱倒柜找食品,终于找到了几块以前吃剩下的饼干,赶快塞给前来救援的衡阳市水文局局长刘玉辉:“你是糖尿病人,赶快吃点,补充营养”。望着这几块饼干,再看着同样饥肠辘辘的职工,刘局长哪咽得下,他把手中的饼干又送到大家手中:“大家肩上的担子一样重,都需要充实体力。”就这样,半瓶矿泉水和几块饼干在大家手上传来传去,谁都舍不得喝一口,吃一块。
7月17日,衡阳市市委书记徐明华给水文站打来电话,要求务必作出湘江最大洪峰的准确预报。此刻,水情信息已不再是几个简单的数字,它是稳定民心、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证。耒阳市水文站和衡阳市的水情预报人员根据降雨变化情况和来水组合情况,经认真、严格的审核后,郑重地向上级报告:湘江洪峰将在18日凌晨4时至5时通过衡阳,洪峰水位不会超过60.50米,最大洪峰流量约18000立方米每秒。结果,洪水在预报的时间内顺利通过湘江衡阳段,预报准确率达100%。
在与洪水搏斗的59小时里,耒阳水文站共测流70次,拍发水情信息99次,回复各类服务电话500多个……正是他们59小时的坚守,耒阳10多万灾区群众得以及时转移,洪峰平稳通过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