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男童高烧仨月未退
事情还得从2005年8月说起。
热带病门诊接收了一位来自山西晋城的12岁男孩小槐,已持续高烧3个多月,并伴有腹痛和胸腔积液,生命垂危。
来北京,小槐父母抱定最后一线希望。临床室主任冯曼玲仔细问诊认真检查,原来,小槐家住太行山,曾吃过烤小溪蟹。检查结果出来了:为胸肺型肺吸虫病。
经过一系列针对性治疗,小槐终于转危为安,康复出院。
在别地,看了几个月的病,花了三万多元钱,到了友谊医院十几天就出了院,总共花费还不到两千元,小槐的爸妈乐坏了。可冯曼玲医生同友谊医院热研所的同事们却担忧起来,因为他们从小槐父母口中得知,吃山中溪水里的小螃蟹是当地人的一种饮食习惯。而当地包括卫生防疫部门在内,还根本没有人听说过“肺吸虫病”这个名,更不知道感染原因与防治措施。
险!太行深山寻找瘟源
山西省泽州县晋庙铺镇拦车村,相传2000多年前孔子曾在此被当地儿童聪明睿智所倾倒而止步南下。就在这样一个有着美丽传说的地方,却有一种治不好的怪病苦了老百姓。
看着走时病病秧秧的小槐如今又活蹦乱跳地回来了,村民无不觉得奇怪,更让山里人惊愕的是,北京大医院的专家也跟着“小槐”进了村。“北京的大夫们也真怪,在村里竟找些个狗粪、猫粪往小盒子里装,也不在村里坐,拉上个认山路的年轻后生就往深山里钻。”村民们说。
知情人说,山底下有弯小溪,那要寻找的螃蟹,就生活在其中。垂直距离不足上千米的山,人从山头走到山脚,需要近两个小时。山里人平时也嫌难走,只有孩子们常常结伴来此摸爬滚打。友谊医院一行人年龄最长者是56岁的冯曼玲医生,最年轻的也40出头。谁不知道走山路难?可谁也没料到陡峭到凶险的地步。说是走山路,其实根本没有路。大家手牵着手,抓着树枝探路前进,衣服剐破了,手剌伤了,还有人崴了脚,闪了腰。终于到了小溪旁,扒开石头,几只小蟹赫然水中,北京大夫们笑了!
沿着从山上流下的小溪捉到30只螃蟹,带回医院实验室一检验,竟有29只携带肺吸虫幼虫,最多的一只螃蟹携带幼虫多达200余个。看到眼前肺吸虫病中间宿主如此高的感染率,专家们惊诧不已。北京大夫们决定在当地再进行一次流行病学调查,保护当地的群众不受疾病的侵袭。
泛!普查千人深究陋习
“北京的大夫回来给咱查病了!”隆冬季节,一句暖人心的话传遍了晋庙铺镇的几个小山村。
听说吃螃蟹能长虫子,山里人都害了怕,把小诊所围了个水泄不通,个个伸着胳膊让北京的大夫给打一下针,皮试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生虫”了。
分文不取,北京友谊医院专家一行6人7天查了2172人,制成了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其结果令人震惊:被调查人群中,肺吸虫病知晓率为0;曾吃过当地溪水中的蟹者有1471人,食蟹率为67.7%,有12人曾生食,其余全部为在炉火上烤或油炸后食入。2172人全部以肺吸虫皮试过筛,皮试呈阳性者241人,感染率高达11.1%。
得知自己感染了肺吸虫,不少人慌了神。北京的大夫们忙给解释:感染不等于发病,只要防治合理,不会有危险。
晋庙铺镇的肺吸虫感染率竟高出国家平均水平的10倍之多,北京友谊医院的专家觉得必须认真仔细给村民讲清道理,落实防治措施。
于是北京的大夫们又成了义务宣传员,他们深入学校、村民家中宣传,告诉山里人只要不再吃溪里的小螃蟹,可怕的虫子就进不了人的身体。
变!“不吃螃蟹”深入人心
2006年7月中旬,北京友谊医院热带病研究所的专家们第三次走进太行山区,重走那条没有路的山路,回访曾经爱吃螃蟹的山里人。
第一站到小槐家,中途车队却被“劫”进了镇政府,在晋庙铺镇党委书记办公室内,书记、镇长还有县里卫生防疫部门的一把手个个正襟危坐手拿小本本。原来,自从上次医疗小分队走后,当地政府认识到了“肺吸虫病”的严重性,想采取措施,却缺乏专业知识,早就盼着北京医生能再来培训培训。
到了小槐家,大夫们和跑出来迎接的母子拥抱在一起如亲人一般。小槐要补习功课,小槐妈自告奋勇带路下山。经过如前几次的蜿蜒波折,在山里不但捉了更多的蟹,还成功发现了肺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专家介绍发现淡水螺对肺吸虫病的成因、抗体研究有重要意义。
走进拦车村,村民们围了上来,许多曾经感染肺吸虫的村民高兴地告诉北京的大夫,自从戒了口,就没有发过病,安全度过了潜伏期。王宇飞、董豪杰都是拦车小学四年级学生,小哥俩曾经是下山捉蟹的高手,可如今一提起螃蟹,两个男孩一边摆手一边摇头:“北京的医生到学校挨着班说了,不能吃。我们怕得病,再也没人下河了。”
真没人再吃蟹了么?车子已经驶离晋庙铺镇,趁停车买水之际,大夫们到路边问螃蟹的事。“上次北京的专家来了,那个可不敢再吃!”蹲在村口的人异口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