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站在中美新闻文化的交叉口

2006-08-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利军 我有话说

    对于新闻学来说,过去常常认为它是人文科学中的应用学科,相比于文学、历史、哲学,其学术研究缺乏理论支撑,职业教育色彩高于学术研究价值。拓展新闻理论研究的学理深度,是新闻学发展的一个关键命题。

伴随着世纪之交,国际学术理论界再度出现文化研究热潮,新闻学也注定要走出学科壁垒,向文化归宗。高金萍博士的《跨文化传播:中美新闻文化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在继承前人对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基础上,率先尝试从文化比较与传媒研究结合角度,运用文化结构理论,对中美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关系进行客观而深入的研究。

新闻文化是一个富于变化、难以定位的理论领域,涵盖的范围实在太过宽泛。这是新闻理论界鲜有人触及新闻文化研究的重要原因。

本书从文化结构入手,通过对新闻文化一体三面――表现形式、体制形态、价值观念――的分层论证,透视全球化背景下中美新闻媒介的发展态势、新闻人的传播活动。在文化结构的框范下,庞杂繁复的文化现象、日复一日的报道活动,被条分缕析地归并入位,清楚地展示出新闻文化主体(传者和受者)与新闻文化客体(以媒介产品为主)的复杂关系。

本书的重点在于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美两国的新闻传播活动,这一研究建立在一系列扎实的案例分析基础上:1995―2004年新华社美联社十大国际新闻比较、2000年悉尼奥运报道比较、中美媒介集团发展模式比较等。在这些案例研究中,既有对代表政府声音的通讯社的比较;也有对代表主流媒体声音、最能影响决策群体的报纸的比较;既有牵涉国家政治的新闻事件比较;也有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奥运体育报道的比较。

以案例为突破口,作者从新闻发生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美新闻文化的传播语境,认为美国新闻传媒是弱语境文化中的产物,中国新闻传媒体现出强语境文化的特色。这一结论把跨文化传播研究中新闻生态环境理论导向深入。

书中用了大量篇幅来分析中美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关系,揭示中美两种新闻文化的表现形式、新闻体制和价值观念的文化背景与文化根源。然而,作者并未停留于历史和现实的描述和分析,而是置身于中美新闻文化之间,比较其长短,分析其价值,以现实为基础,提出了全球化时代新闻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发展前景。作者认为,新闻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开放多元、与时俱进。在这一核心价值指引下,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始终承载着人类文明的传承、社会关系的协调、监测环境的变迁等重要职责。作者提出新闻文化的发展前景在于“和而不同,和中共进”――全球化的融合与本土化的坚守同步并存。基于跨国传媒迅速向发展中国家渗透的现实,这一观点是比较客观而务实的。

作者分析了美国新闻文化强势的内在原因:科技的发达和经济的强盛给了美国传媒业跑在世界最前列的力量,而美国传媒业的一些经营理念也迎合了当下市场经济全球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新闻传播者只有冷静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新闻文化的局限与优势,才能寻找现实的发展路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文化。

作者最终将她的研究指向了中国新闻文化建设现实的路径,显示了一个新闻理论研究者面对现实的勇气与责任。虽然如此,面对日新月异的中国传媒业,作者对新闻政策的诠释、对新闻体制的变革,仍有许多无法触及的空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