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理论之树常青

2006-08-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金海 我有话说

在人类思想史上,一直存在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那就是理论常常滞后于生活实践。所以,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用诗意的语言说,作为理论思维之结晶的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总是在黄昏时候才起飞。列宁为提醒人们注重实践,不要死抱理论,也曾经引用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诗句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

直到今天,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有时仍然错位。比如有的问题在实践中提出来了而理论难以回答;有的问题在实践中已经解决而理论没有概括。这成为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困惑的问题,也是广大群众特别关心的问题。

值得高兴的是,近几年来我国思想理论界在解决这个困惑问题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最近出版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就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代表作。在这里,实践的轨迹透射出理论的光辉,而理论的春色又蕴涵着实践的生命。读来令人解渴,令人舒畅,使人充满希望。

该书的首要特点是“新”。全书分20章,讲了20个问题,每一个问题的论述都紧紧围绕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展开,充满着时代气息。例如,该书对不久前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内容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把我国未来五年实施科学发展战略的美好蓝图一下子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又如,该书对我们党提出不久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进行了精辟阐述,信息量大,知识性强,大大开拓了人们的思维空间。可以说,该书的概念、观点、政策说明以及知识介绍、数字引用等都颇为新颖,与我们今天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读读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把握中国,定位自身,确有一种思想充电之感。

该书的另一特点是“深”。它不仅把问题摆了出来,而且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比如,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之后,有的同志不了解这与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的提法相比有哪些新意,该书对此做了深入分析,提出现在所讲的新农村建设与以往相比有“四个新”,即背景新、思路新、目标新、方式新,强调今天的新农村建设贯穿了科学发展的思想,包含了我国农村现代化的新内容,体现了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理念。又比如,和谐社会思想提出后,有的同志不了解它与科学发展观是什么关系。该书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阐明,构建和谐社会,同落实科学发展观相辅相成,前者强调从社会和谐的角度促进科学发展,后者强调从科学发展的角度促进社会和谐。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有机统一的关系。这就把人们的思想路径引向了深处,把理论水平提到了新的高度。

该书的又一个特点是“准”。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如此之快,新的社会问题如此之多,人们的思想观念如此之活,是过去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一本理论通俗读物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社会问题进行探讨,而只能也只需对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出回答。这就需要准确把握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并进行准确阐述。应当说,该书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一是问题选得准。书中的每个问题都是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如新农村建设问题、资源环境问题、社会和谐问题、荣辱观问题、社会公平问题、看病难问题、上学难问题、房价高问题等。二是理论阐述准。对每个问题的论述都清晰明了,恰如其分。如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社会公平问题,该书进行了认真梳理,问题讲得清,事实摆得明,道理讲得透,未来看得真,读来令人信服,给人希望。三是政策把握准。该书既是一本很好的理论读物,又是一本很好的政策宣传读物。它对党在当前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做了准确扼要的阐述,诸如关于新农村建设的“20字要求”、国家确定的未来15年着力自主创新的13个重大专项、和谐社会的六条基本特征等。读这本书,不仅能够在理论上开阔视野,也能够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而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该书再一特点是“精”。近年来,思想理论界一直在探讨如何使我们的理论研究成果成为精品力作。该书的出版给我们以启迪。论其理论水平,可谓精辟深刻,与时俱进,令人信服;论其语言文字,可谓深入浅出,畅达自然,曲高和众;论其形式设计,可谓图文并茂,格调高雅,装帧考究。一书在手,令人思忖良多,不忍释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一书给人的启发是多方面的,给人的印象是美好的。她犹如一池春水,天光云影,徘徊其间,令人流连忘返。之所以如此,在于她能够汲取实践之源泉,吸纳时代之气息。概而揽之,倘能广泛如此,我们的理论之树会常长常新的。(作者系中央编译局副秘书长、研究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