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原因在于投资冲动强劲
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项目多达9.9万个,同比增加1.83万个,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2.2%,其中6月当月新开工项目就达3.14万个。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课题组负责人王小广研究员认为,投资增速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并通过各种政府城市投资公司直接推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投资高增长中各个产业链条的总牵动和总引擎,由其所创造的巨大的投资需求直接引导着市场对产业链中上游领域产品进行高速投资;二是大量低成本的资金在股市出现动荡、房地产遇到调控和银行低利率的情况下,就继续流入实体经济投资领域。目前,60多个行业中有36个行业投资增幅超过40%。
专家指出,值得警惕的是,新开工项目中违法违规建设问题比较突出。据有关部门对部分地区投资规模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的抽样调查,约40%的项目在征用土地、环境评估、审核程序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违规现象。特别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冲动依然强劲,新开工项目平均施工规模不升反降,规模经济及相应技术水平没有提高,说明这些行业仍在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老路,仍然靠上项目、铺摊子追求增长速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形势跟踪分析课题组汪同三研究员指出,投资热情不减,固定资产投资居高不下,一方面加大了经济增长的成本,尤其是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上半年能源消费增长仍然快于经济增长,单位产值能源能耗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工业占地比重过高,粗放用地问题突出;矿产资源无序开采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最终也会导致产能的过剩和金融风险不断加剧,尤其是有些投资项目,是低水平的重复投资,所以它的投资回报率也是低下的。产能过剩会造成相关产品价格下跌,库存上升,企业利润减少,亏损增加;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可能增加银行坏账,加大潜在的金融风险和社会就业压力。投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消费需求增长速度的状况如果不能得到扭转,不仅不利于保持“合理的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这一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任务的实现,而且可能引致新一轮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
当务之急是严控新开工项目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指出,无论是历史的经验还是别国的经验,都已经证实了,这种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难以持久的。因为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扩大消费,所以光靠投资拉动是不行的。而且这样一种增长方式也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模式,因此已经引起了决策部门和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中央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从下半年投资的角度看,由于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的幅度仍然有22.2%,加上正在施工的项目计划延续下来的增长,将使得下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还会保持一个适当的增长速度。为此,中央明确提出要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积极主动地调整经济结构和投资结构,当务之急是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坚决把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降下来。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建议,今后可以考虑采取“控投资、扩消费、减顺差”的需求管理策略。“控投资”就是要促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适当减速,从目前的29.8%逐渐调回到长期平均增长水平(21%)附近,但不能压到15%,如果投资“硬着陆”,急剧减速10个百分点以上,可能会造成经济衰退。“扩消费”就是要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继续促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近两年的增长速度。“减顺差”就是要控制净出口规模,对外贸易争取“略有盈余”即可,但调减顺差规模不能用力过猛,要以微调方式逐步实现,以防振荡太大。
解决投资低水平过度扩张的问题,必须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专家们建议,有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要充分认识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对于控制新开工项目和投资过快增长、促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应当对新开工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不符合国家行业规划、产业政策、项目审核程序、用地政策和环保、安全、能耗等市场准入标准的项目要坚决停下来,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根本措施在于优化投资结构
中央提出,一方面要坚决把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降下来,另一方面要切实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没有一定的速度和投资规模不行,但是盲目攀比速度,不计发展代价,违法违规乱上项目的现象必须坚决制止,根本的措施在于优化投资结构。
王小广认为,投资增长过快问题是体制性和结构性的。目前我国的投资增长不能笼统地讲过高还是过低,结构性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一些公共事业领域目前投资水平远远不够,但是一些过剩行业投资增速却一直居高不下。为此,应继续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意见》精神,严格遏制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和土地供应,严肃查处各种形式的土地、金融违法行为。要切实落实已出台的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政策措施,加强对重点地区的指导和督促。加大差别电价、水价政策的实施力度,利用价格杠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继续扩张。要加强对新上项目市场准入的审核和监督检查,特别要强化环保标准。抓紧制定新的市场准入标准,进一步提高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在能耗、环保、用地、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专家指出,除了这些短期的“治标”之道,长期性“治本”之策在于
正确认识经济形势系列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