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比上年增长22%,是2001年的3倍多。与持续激增的毕业人群相比,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呈连年下降之势:2003年为83%,到2005年下降到72.6%。据人事部有关调查数据,预计今年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至少会有100多万毕业生将成为待业族中的一员。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毕业
实事求是评估自己实力,适当确定就业目标
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合理设计求职目标,是对自己一生负责任的做法。大学期间是否已经为将来的工作准备了必要的能力?在选择工作单位时,一定要考虑自身是否已经具备了适合该项工作的要求,或者是自身是否具备适合该项工作的潜力。
科学、客观的自身审视非常有必要,因为:当你千方百计挤进了一家心仪的单位后,却发现自己根本不了解该职业的内在要求,无法胜任,根本没有发展前途,跳槽成为不得已的事情,你频频跳槽,最后可能跳到无事可做。跳槽对就业单位和个人来说,互不得利,严重的是,学生就业的不稳定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影响到学弟、学妹们的就业。
老老实实做好当前工作,周到做好择业准备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大学生的追求不可能一步到位:找到的工作很有可能是自己不喜欢的,甚至要做好一下子找不到工作的准备。因此,确定分步走的从业战略是现实、可行的。
另外值得重视的是,即使你很幸运地找到了与自己能力匹配的理想工作,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缺乏竞争意识,缺乏危机感,不继续努力,不老老实实工作,最终还是有可能失去这个工作。没有从业的经历,对未来人生显然不是一件好事。被《富布斯》杂志称为“在线经纪之王”的查尔斯・施瓦布曾说过:“努力工作是一个人最明智的投资。”对于绝大多数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深刻领悟这句话的含义,将会受益终生。
脚踏实地提高创造能力,精心完成创业积累
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根本在于自身的创造能力。大学毕业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在于在校期间的培养,主要是对于将来发展的规划最有帮助的创新意识、勇气、协调能力等素质的养成,关键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于工作期间的积累,通过虚心学习,不断加深对所在行业知识的了解、掌握,不断完善自己在相关领域创业的构思和设计。
创业,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最高层次,也是大学毕业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大学生在工作中,要通过学习,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在经济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创业者的基本要素后,就可以开始创业,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对于多数人来说,带着自己研究成果独立创业,或者与企业合作创业是较好的方式,但切忌头脑发热,盲目行事,以免跌入人生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