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充分利用网络活动深受学生喜爱的情况,连续三个寒暑假在全市各区县教委和中小学校开展网上德育活动,为中小学生营造了自育成长的良好环境。
自2004年起,在北京市教委的总体规划和大力推动下,全市中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信息化建设。当年10月,就开通了市级数字德育平台。为推动区县级数字德育平台建设和中小学校德育网站网页建设,2005年北京市评选出43个区、县学校优秀德育网站网页,涌现出宣武区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十一学校和顺义八中等一批网络德育成效显著的学校。石景山区、怀柔区等区县教委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为建立学校德育信息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目前,网上德育活动已成为北京市中小学德育的新形式。
“北京童谣”与“红旗飘飘”
“眼望对方面带笑,跟人说话有礼貌。听人讲话要专心,东张西望可不好。求人帮助说声‘请’,事后道谢别忘掉。”这是挂在宣武区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内网上的一首童谣。
从2003年起,宣师一附小聘请童谣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编写了近百首童谣,涉及孩子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重在传授做人处世的道理。他们把这些易读易记的童谣纳入校本课程,在低年级各班定期开设童谣课。同时根据学生喜爱网络交流的特点,在网上开展了融思想教育和提高学生多种能力为一体的“北京童谣”网上主题德育活动,备受学生欢迎。学校还结合北京市迎奥运礼仪教育活动,通过网络向学生、家长征集礼仪宣传小报、电脑作品脚本等,学生创作的动画作品《唱响国歌》、《让小纸团不再流浪》还获得了市教委的奖励。在每年的寒暑假,少先大队都要通过网络开展制作电子科技小报、更新班级科技主页等活动,把假期生活搞得生动活泼。
校长杨英说:“我们特别重视学生对网络文化的创造作用,我们设立了雏鹰网站小组,指导学生自己参与网站建设,在实践中加强德育教育。”经过亲手实践,孩子们表示:“我们喜欢自己的网站,因为这是大家用心、用汗水做出来的。”
北京十一学校是较早开展网络德育的学校。2000年,团中央主办的“血铸中华”、“民族魂”两个网站学校开通,同学们在网站找到了自己最敬仰的烈士,重温英烈事迹,许多同学写下了感言。此后,学校通过校园网、互联网服务不断为学生提供优秀网站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针对一些学生中推崇“黑客”的现象,学校把电脑高手们组织起来,创办了有学校特色、学生喜爱的网站。在给网站命名时,同学们决定使用有革命传统意义的“红旗飘飘”为网站的名称。一年一度的十佳中学生评选是十一学校的重要事情,2006年,学生们将评选活动搬上了校园网,充分利用网络的自主性,交互性,全面了解每个候选人的详细情况,全校5800名学生在“红旗飘飘”网站上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为学十佳、选十佳的主体,十佳也成为学生认可的优秀学生典型。
把德育植根于网络沃土
北京顺义区第八中学校长王长存接受采访时说:“看一所学校好坏,短时间看的是分数,而长远则看它积淀下来的文化,也就是学风、教风、学德、师德。”
顺义八中在网络德育工作中注重适合农村城镇中学的区域特点,设立了“德育方略”“耕耘与收获”“画中有话”“秘密地带”“自由空间”“手牵手”“学海导航”等栏目。在“耕耘与收获”中他们选取15位优秀教师的案例资料,每一案例都是大家在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在“手牵手”栏目中,学校为家长提供了许多教育方法,如怎样纠正孩子骂人的习惯、防止厌学情绪的三大法宝、让性教育赶在孩子性发育之前、别把成长与成才拧成一股绳等。
王长存说,没有接触就没有体会,教育也不会有效果。在顺义区第八中学的学生构成上,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的学生家里还不具备上网条件。为此,学校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对这些学生进行网络开放,经过一段时间上网后,学生们说,网络告诉他们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了解了许多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在这些同龄人身上,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是课本和家长不能给予的。
“要把德育植根于网络沃土”,北京市怀柔区教委主任刘军说:“北京市推行网络德育是一项顺民心得民意的大事。德育网站的开通为教师交流经验、为家长科学育子、为学生在网络天地感悟人生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形成了网上网下联动、课内课外互补、家庭,学校,社会共融的育人新格局。”
市教委负责人表示,北京市今年将以现有的德育信息化平台为契机,在全市中小学校逐步实现“校校建网站、站站有德育”的德育信息化建设目标,让网络真正成为贴近学生的德育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