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以致于有不少人质疑近几年来宏观调控的效果;有人还提出,改革开放以来的前几次宏观调控,每次力度都很大,调控政策一次性地集中一出,很快就能看到效果,而这次宏观调控已阶段性
为此,记者采访了刚刚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的刘树成研究员,请他分析此轮周期中宏观调控的特点和效果。
近六年中国经济波动呈现最好的轨迹
“判断经济形势怎样,除了观察短期的统计数据外,还应从一个中长期的经济周期波动的观察中去把握。”刘树成研究员说着便拿出精心准备的材料,为记者呈现了1976年到2005年的经济增长率和近30年经济走势图。在这个走势图上,以往四次宏观调控中“大起大落”的波峰、波谷一目了然,而2000年以来的平稳高增长也显而易见。
刘树成为记者解读了这张图背后的深刻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五次从紧性宏观调控,以往的前四次宏观调控都是一次性集中出台一系列从紧措施,调控“立竿见影”,效果很显著,可以说每次调控都对应一次经济周期的涨落。比如1978年经济增长最高达到11.7%,经过第一次调控后,1981年的经济增长回落到5.2%,从这轮经济周期的波峰到波谷,调控出了6.5个百分点幅差;第二次调控使经济增长从1984年波峰的15.2%,降到了1986年波谷的8.8%,调控出了6.4个百分点幅差;第三次调控使经济增长从1987年的11.6%,降到了1990年波谷的3.8%,调控出了7.8个百分点幅差;第四次调控从1992年波峰的14.2%,降到了1999年的7.6%,调控出了6.6个百分点幅差。这四次宏观调控都是一次性的,使得经济增长率由周期波动的上行道,迅速转入下行道,每个经济周期的峰谷落差都很明显,都达到六七个百分点。
而从2000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连续六年经济都在适度高位运行 2000年以来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4%、8.3%、9.1%、10.0%、10.1%、9.9%。由于2003 2004年适时、适度的宏观调控,防止了全面过热、抑制了“大起”。随后又针对不同阶段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适度地多次进行相应的宏观调控,即微调。由此,延长了经济周期在适度高位的运行,不像过去那样一两年内就“大起”,接着,一两年内又“大落”,使近六年来的中国经济进入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波动最平稳、最好的轨迹。特别与前四次调控不同的是,此轮宏观调控的调控对象市场化,调控的产业又主要是全新的房地产业,我国经济还能保持稳定的适度高位增长就更难能可贵了,同时也显示出中央在宏观调控技巧上的成熟和智慧。
本轮周期中宏观调控已出现三个阶段的集中调控
刘树成研究员总体分析了中国近30年来的经济走势后,又具体分析了本轮周期中宏观调控的多阶段性特点。他说,这轮经济周期中,中央不是简单地进行一次性的宏观调控,到现在,已进行了三次比较集中的阶段性的宏观调控。
第一次比较集中的宏观调控 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上半年,重点是2004年4月,针对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
第二次比较集中的宏观调控 2005年上半年,重点是2005年3月到4月,针对房地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
第三次比较集中的宏观调控 2006年4月,调高贷款利率;2006年5月,发布“国六条”;2006年5月 九部门出台15条意见,作为房地产调控细则;2006年6月,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等等。
为什么本轮周期中宏观调控会出现多阶段性特点 刘树成解释说,本轮宏观调控使经济在适度高位运行,而非过去的一起一落,就使一个经济周期内会有几次小起小伏、小峰小谷,宏观调控就是针对小波动适时微调,就出现了阶段性特点。国际上也有这种多阶段微调的先例,比如美国1991年到2001年的120个月的超长增长中,就针对四个小峰,进行了多阶段、有节奏的宏观调控,效果较好,保持了美国经济9年―10年的高增长。
此外,本轮周期中宏观调控的多阶段性特点还是由宏观调控对象和调控产业决定的。本轮宏观调控对象与前四次不一样,如果说前四次的调控是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货币等调控政策自我收缩,是自己调控自己,那么这轮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是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企业对调控政策的理解、消化和吸收是有一个过程的。同时地方政府的一些经济行为也市场化了,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即时反应调控措施。因此,中央政府的调控需要一个各方面接受、调节的过程。其次,本轮调控的主要产业是房地产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房地产业呈现规模大、建设周期长、产业链长、购买力积蓄时间长、对整个经济的推动力持久的特点。对于高达几十万元级的住宅这种特殊商品,我们的调控还是缺乏经验的,需要一系列法律法规、行业经营与管理规则的不断完善,同时房地产业也是当今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其调控就更要适时适度了,不能力度太大使其一蹶不振,也不能力度太松使其盲目扩张,这也决定了宏观调控的多阶段性特点。
当前微调的目标是不要“冒顶”
刘树成认为,在一轮5年至10年的中程周期中,宏观调控的多阶段、多次性,是要针对经济波动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微调”,每次微调并非意味着前一阶段的调控没有产生效果。微调的主要目标是使经济增长率不要“冒顶”,从目前我国国情来说,也就是不要超过“11%”的上限,否则就会加大经济增长的成本和代价,造成经济的大幅度回落和动荡,这种大起大落就不是科学的发展。因为现在的经济增长瓶颈已由原来的煤电油运制约转变为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制约。
本轮周期中宏观调控的多阶段性特点,还意味着每个阶段的微调完结后不等于本轮周期中调控的完结,还会根据新的问题进行新的调控,因此,今后还有新的调控政策出台也就不足为奇了。刘树成预测,现在正在进行本轮周期的第三阶段调控,效果也还在显现中,针对新问题,还会出现第四阶段、第五阶段调控。这样,每个阶段的微调,都使经济增长处于可控范围中。当前这一阶段的调控,主要是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以继续延长经济周期的适度高位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