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丁哗:军人生来为战胜

2006-08-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胡训军 本报通讯员 王永清 杨志武 我有话说
最近,丁哗的名字频频出现在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上。人们追溯到去年6月4日,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工化处处长丁哗在某国防施工检查途中突遇山洪,为抢救战友不幸牺牲,年仅39岁。噩耗传来,无论总部机关首长还是基层连队官兵,无不为之落泪。指导国防施工的总部有关专家集体为他请功;丁哗生前所在某集团军党委作出向丁哗学习的
决定,广州军区党委为丁哗追记一等功。

透过现代战争硝烟

透过现代战争的硝烟,丁哗“退而结网”,一边报名参加军事高科技函授学习,一边钻进《世界新军事革命》、《信息战与军事革命》等专著堆中,他与14所军地院校和科研单位的60多位专家教授建起“热线”联系,写下《伊拉克战争对我军未来战场工程防护伪装的启示》、《高技术战争中摩步师组织生物武器防护行动的特点和方法》等100多篇论文,被各级刊物采用,20多篇在军区和全军获奖。

通过对近年一些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研究,丁哗和同事一起大胆创新,提出“三军联合立体破障”理论。在国防大学召开的全军研讨会上,这一新的破障理论受到军委、总部首长关注。丁哗先后有103篇学术论文被采用,创新15种训法战法被推广。

设置未来战场目标

现代战争形态的变化,带来了军事训练方式方法的变化,基地化、模拟化训练成为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途径。丁哗到集团军工作后,先后参加过两个大型训练基地、100多个目标建设、12次实兵演习的战场设置任务。在每次战场目标建设过程中,他都想办法把设置设得形象逼真,让部队能经受实战锻炼。

针对部分官兵存在“工事反正要在演习中摧毁”的走过场思想,丁哗打着背包蹲到工兵营,赶在正式演习前一一组织整改。实兵演习中,他们构筑的工事没有一个因设置不当或质量问题被导演部扣分,成为磨砺“红”军贴近实战演练战法的真正障碍。

一些部队领导说,演练场上最怕丁哗。为啥?因为他总是设置太多出其不意的“敌情”,总是喜欢把部队逼入“险境”甚至是“死地”。丁哗则认为:今天的演练是为了明天的战争,作为一名战场情况设置人员,让演练场充满“血腥味”责无旁贷。

去年4月,总部给集团军下达了修建一批大型国防工程的任务,要求7月上旬投入使用,实际建设工期只有一个多月。丁哗深知,越是任务艰巨越要科学统筹。经过认真研究,他向指挥部建议采取以部队为主体、加强地方技术力量的军民结合施工方式。在科学面前,丁哗从不迷信权威。工程施工图纸和方案都由总部确定,但他在对图纸进行认真研究后发现,某工事的设计并不十分科学,经过一昼夜的反复计算和推敲,他提出修改意见。新修改方案不仅符合技术要求,而且节省材料和作业时间,上报总部审核时得到充分肯定。

专解战场全新考题

世界上没有一场相同的战争,丁哗专解战场上全新考题。他近年参加了军事演习12次、抢险救灾10次、重大工程建设2次,从事难题攻关的劲头一直没变。靠着这种不懈追求,他先后革新装备器材23项,破解重难点攻关课目10多个。

在现代侦察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战场对拥有技术优势的一方呈“单向透明”,发现即意味着被摧毁。指挥部等中枢部位更是“点穴战”、“斩首行动”的首选攻击目标。而我军野战指挥所的隐蔽伪装长期停留在传统方法上,效果不好。

2004年,他领衔承担“集团军轻便指挥所全频段伪装”课题的攻关任务,带领攻关组认真研究外军经验,“土洋结合”,摸索出各种伪装隐身技术。攻关中,丁哗发现野战指挥所的自身安全,与周围的车辆、发电机、电台等配套设施也息息相关。为此,他研究出防侦察方法。实兵演习中,经他们伪装的野战轻便指挥所抗住对方可见光侦察、红外侦察、航拍侦察和侦测车侦测,导演部给予高度评价。

在承担克服某特定地域化学障碍重点课题攻关任务时,丁哗和攻关组为在规定时限内取得早、中、晚各种气候条件下染毒征候的第一手数据,连续奋战一个多月,进行了16个内容的300多次实毒试验。他反复核准每个数据,试验取得的上千个数据,无一差错;30多种侦检、防护毒剂方法和9项战法均获推广;试验报告论文被评为全军防化学术论文一等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