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泉、魏国平在《大学生就业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提出:1999年,国家首次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但是这种就业率评价存在诸多不合理性。
(一)评价主体不合理。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是由各高校自己或上级主管部门公布,高校的双重角色无法赋予就业率评价以足够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三)单一的就业率评价影响毕业生充分选择的权利。各校为了提高就业率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就业。从而把压力传递到学生身上,反倒影响了学生选择的自主性。
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公正的就业工作评价体系。通过该体系的反馈机制,使之成为检验高校毕业生质量、专业结构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性的一个预警系统。这能为教育部门和高校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估提供依据,而且有助于高校制定出相应的科学人才培养战略。
(《学术界》总第115期,200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