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文明之间的碰撞、冲突和交融,有一个规律性的过程,就是从一厢情愿的生搬硬套到较为客观的对话和比较。遗憾的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已有几个世纪了,我们仿佛还没有走出文化认同的生搬硬套的初级阶段。在中国叙事文学的阐述中,西方的典型、类型、悲剧、喜剧等概念简直是铺天盖地,结成一张生搬硬套的大网,使我们的受教育者无法从中挣脱。试想,《诗经》是中国抒情诗传统的正宗,是使中国文学在源头上就与西方形成的史诗传统不同的开山之作,而将之简单地说是“现实主义作品”,岂非遮蔽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特点?从上世纪的8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就开始反省批判这种生搬硬套的学术模式,而由《跨文化的文学对话》、《文化翻译与经典阐释》、《生态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建构》三本书组成的“比较文学与文化新视野丛书”是这种拨乱反正的最新的努力。比较文学研究从20年前的热门之学到今天的相对冷寂对研究者来说或许并不一定是坏事,而对于这一学科本身的诸多质疑则是研究者不能回避的。“比较文学与文化新视野丛书”的作者及编者均是这一领域深孚众望的学者,他们在自己的研究中对许多问题都有正面的回应。这份努力希望能给比较文学的研究开辟一方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