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心叶甲是海南有史以来发生最为严重、防治难度最大的外来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椰树等棕榈科植物。自2002年6月在海口被
据悉,椰心叶甲肆虐海南是由于有人违规从东南亚虫害疫区引进棕榈科种苗引发的。椰心叶甲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目前已经相继侵入了我国的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
面对椰心叶甲疫情,海南林业部门主要采取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结合药物防治的方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先后从越南、台湾引进椰心叶甲的两种天敌――姬小蜂和啮小蜂。姬小蜂主要是寄生椰心叶甲高龄幼虫,啮小蜂主要是寄生椰心叶甲的蛹,两蜂具有互补性。二者都只寄生椰心叶甲,对其他生物没有影响。经过安全评估后,海南2004年开始实施大规模野外放蜂,一年后,凡是放蜂的地方椰心叶甲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挂药包、洒放绿僵菌等药物防治也在灾区广泛应用。
自2004年以来,全省累计挂药包防治354万株,施放绿僵菌67万包,野外放蜂1亿8千多万头,控制了疫情扩散的速度,保护了椰林景观,确保基本不死树,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受到去年“达维”台风的影响,椰心叶甲疫情扩散速度加快,复发时间提前,致使椰心叶甲危害程度加剧,目前疫情仍呈继续扩散蔓延的势头。
专家指出,椰心叶甲难以从根本上消灭,通过生物防治等办法可以将其控制到一定水平,使其不成灾,在自然界达到生态平衡,不至于严重危害棕榈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