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校公共设施对公众开放好

2006-08-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耿海军 我有话说
晨风轻拂,曙光初照,位于苏州河附近的上海市新古北中学运动场上,涌动着一幅社区居民快乐健身的生动画面。据悉,这只是上海市众多开放校园运动场地的一个缩影。目前上海1700多所中小学中,已经有70%以不同形式向社区开放。

当前在不少城市,一边是学校体育场馆大门紧锁,一边是居民找不到健身的地方,这样的现象屡见不

鲜。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近年来上海市由政府牵头,让社会与学校共享体育资源,这无疑是缓解公共资源紧缺、大众体育设施严重不足的好办法。

长期以来,我国众多学校的有关设施呈“割据式拥有”的状况,一般情况下,校外的人根本无法享用。这种封闭,除了客观上造成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等浪费现象外,还使得大众无法从学校闲置的图书馆、电脑室、体育场等资源中受益,从而也无法使这些资源的效益得到有效发挥。有资料显示:全国共有60多万所中小学校、近12万所幼儿园、2000余所公立高校,其体育场地占全国的65.6%,但对外开放率却仅有29.2%。一到放假,许多学校立即紧锁大门,让众多孩子和周边群众只能眼看着围墙内野草横生,一些操场成了鸟雀的天堂,体育健身器材锈迹斑斑。

对于封校锁门,学校的理由也很“充分”:假期只有少数老师值班,无法对文体设施进行有效管理,万一学生活动时出现意外,学校无法向家长交代。因此,不如将文体设施一封了之,这样虽无功,但也无过。对此解释,乍一听蛮有道理,但仔细考虑,却不免偏颇。学校资源作为一种公共资源,也应该讲究最优配置、充分利用。政府部门应该因势利导,让学校闲置封闭的体育场馆“走出深闺”。在这方面上海市已先行一步。去年暑假,上海首批35所学校向全市中小学生试点开放操场、体育设施等,并由政府为学生在这些场地活动投保“运动场地责任险”,免去了校方的后顾之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委托社区成立体育俱乐部,负责学校体育场地在课余、假期的经营、维护,并确保进入校园的居民有序、安全地开展各类健身活动;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向居民发放进出校园的临时出入证,在证上标明开放时段,居民凭证进校,按时离校。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比节水、节电更重要的是把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切莫让它们白白闲置。希望各地政府、学校、社区都能积极行动起来,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文体活动环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