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地图珍品:《福建舆图》

2006-08-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白鸿叶 我有话说

国家图书馆所藏《福建舆图》是清康熙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1684年―1685年)间所作绢地彩绘本。图呈正方形,纵横均640厘米,四周各有宽55厘米的黄缎镶边,镶边上用金色丝线绣有9条五彩金龙,其间点缀彩色祥云,把全图衬托得极

为豪华壮观。整幅地图由长640厘米的12块白色丝绸拼接而成,加边总面积达56平方米,是至今已知面积最大的现存地图,也是一件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舆图之“舆”,古时原指车轮上面的车箱,后引申为承载万物的大地。因此,舆图就是地图。《福建舆图》原是清内阁大库旧藏文献,1909年由清政府拨交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初期名称)珍藏。清内阁大库在故宫中,是清朝内阁存放档案的库房,所藏档案包括明代档案,从辽宁盛京(今沈阳)移来的满文老档、满文木牌等入关前的旧档与清代档案三大类。清宫档案是我国历史上保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档案,与河南安阳甲骨、敦煌莫高窟藏经卷、居延汉简并称为20世纪初中国古籍“四大发现”。

《福建舆图》又称《福建全省道里图》。据文献记载,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皇帝委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师收复台湾,再度实现祖国统一。为加强对台湾管理,以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施琅建议在台湾驻兵屯守。康熙皇帝采纳了施琅的建议,并于康熙二十三年四月己酉(1684年5月27日)设台湾府及台湾(今台南)、诸罗(后改名嘉义)和凤山(今高雄)3县,隶属福建省。图中已绘出上述府县。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泉州府晋江县的厦门所升置厦门厅,而图上仍为厦门所。由此可推测此图绘制年代应在这两个事件发生年之间,即1684年至1685年。

古代地图是行政管辖权力的象征,多由政府执掌。地方各州郡制作好地图,便呈送朝廷中央政府,作为中央确认、统治和规划的依据。对于地图的呈送时间,唐以前未见明文规定。唐以后,地方向中央呈送地图有了规定。大多规定各州府三年一次造送地图,也有五年一次造送的,也有规定闰年必须送(即五年送二次)的;有时候呈送与规定时间不相符,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康熙年间收复台湾,设立行政区可谓重大事件发生,理应绘图呈送。可见,这幅《福建舆图》正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统一台湾,次年在台湾设立行政区并划归福建省管辖后,福建省地方官员为反映这一重大历史变化而绘呈清政府,恭请皇上“御览”的。

《福建舆图》采用形象画法,将福建全省(含台湾)府、州、县的疆界、城镇、山川、道路以及重要关隘、山寨和岛屿、口岸等要素形象逼真地绘制于图上。各要素采用立体透视画法,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全省四周界线之外注明接壤的广东、江西和浙江诸省名称。此图在我国古代地图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百多年来,此图除个别地方略有破碎外,基本保存完好,色彩仍旧鲜艳夺目。据考察,此图是在湖州丝绸上绘就的,所用颜料也是我国传统的矿物质颜料。《福建舆图》之所以能保存完好如初,除使用优质丝绸和颜料外,与其数百年来深藏府库,保存环境恒温恒湿,打开观览次数极为有限等有很大关系。(白鸿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