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除农村义务教育‘三费’,建立教育救助体系,规范教育乱收费……”近年来,东营市努力探索出一条规范教育乱收费和教育救助的成功之路,及时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群众关于教育收费的投诉逐年减少,有效地促进了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不”发力促规范
“加大教育投入,使学校不用乱收费;完善监管机制,使学校不能乱收费;加大查处力度,使学校不敢乱收费。”在东营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很多学生家长都能细数该市规范教育乱收费的“三不”举措。
去年,东营市财政转移支付3000万元,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全市所有农村中小学从基础设施和内部配套等方面均达到了省级规范化学校二类建设标准;2001年以来,东营市教育总投入累计达30亿元,且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全市人均教育投入672元,列全省前列。“这几年学校收费都发明白纸,没来由的钱学校不敢收。”广饶县丁庄镇牛圈村村民牛合元是镇上的教育收费社会监督员,每到开学前后,他都要到学校和村民家里转转。学校收了什么费用,村民也都愿意向他唠叨唠叨。聘用社会监督员只是“完善监管机制,使学校不能乱收费”的措施之一。不仅如此,东营市建立了由市纠风办、教育局牵头,纪检监察、物价、审计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全市治理教育乱收费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全市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市、县教育系统内部均成立了规范教育收费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为保证监管措施的落实,各级教育、监察、物价、审计等部门积极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做到管好春秋两季开学的收费“关键期”,锁定中小学校长和班主任的收费“关键人”,突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收费“关键校”。
“行风热线”助和谐
今年5月25日,东营市教育局局长张洪生在接听第十五轮“行风热线”时,利津县听众田学文打来电话,反映其生活困难、无力供养两个孩子上学的问题。次日,张洪生赴利津县了解核实情况,并根据东营市教育救助政策给予了妥善处理。东营市教育、物价、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通过市电台“行风热线”栏目,现场受理群众的咨询和投诉。开通了24小时监督投诉电话和电子投诉信箱,实行相关部门领导每月10日、25日信访接访日制度,使规范教育收费工作成了名副其实的“阳光”工程。
近年来,东营市在规范教育收费的同时,还积极建立起完善的教育救助长效机制。“十五”期间,全市各级政府用于教育救助共达1548万元,市财政累计转移支付1126万元,共有4.25万名贫困学生得到了救助。
东营市教育局纪委书记王明华告诉记者,市里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全市贫困生实施救助,救助对象也非常广泛。不仅救助低保户家庭子女、救助残疾学生,而且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补贴。对在城乡中小学就读的低保户家庭子女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贫困寄宿生,按照在校期间每人每天2元的标准进行生活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