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约51%的中小学生需要接送
●学生上学、放学交通安全成为“老大难”
●学生交通安全,不仅在于建立校车接送制
在苏州,约51%的中小学生在放学时需要成年人接送。徐志强摄
没有校车,家长接孩子“冲锋陷阵”
暑假即将结束。刚“松了一口气”的杨韶杰又要为接送孩子而紧张。提起每天早晨的“冲锋陷阵”,杨韶杰依旧心有余悸。
周一至周五的早上7点半,临近苏州市沧浪区实验小学的凤凰街、十梓街上,载着孩子的自行车、电动车在慢车道上就排起了“长龙”,性急的家长干脆“勇敢”地穿梭到了快车道上。校门口已被随意停靠的车辆占去了大幅路面,以至于过往的车辆只能“蚁动”,还要随时紧急刹车避让横冲直撞的家长。乱、堵、险,成为这一时段这一路段的主题。不仅是苏州,全国各城市的很多中小学校、幼儿园门口,每天都在上演着这一幕……
“孩子上学,却成了令人烦忧的事。”杨韶杰感叹,“苏州的私家车早就突破了12万辆,其中至少有30%的车接送孩子,在同一个时间段,近四万辆私家车同时挤到路面上,这交通能不堵吗?刚想换四挡就又得换一挡了,这哪是在开车,分明是在‘挪车’嘛!”因为工作单位和孩子学校方向相反,为送孩子,杨韶杰每周总有一两次迟到。“我们也曾想过让儿子自己上学,但公交车到站后,孩子还得横穿两条马路。上学、放学时段那些路口乱成那样,谁能放心?”
据统计,苏州市区(不含吴中、相城两区)仅初中以下(包括小学、幼儿园)学生就有14.8万人。抽样调查显示,有51%的学生需要家长、保姆接送,而接送方式中,41%的家长骑自行车;29%的家长步行接送;11%的家长陪孩子挤公共汽车;10%的家长开车接送。
“应尽快建立校车接送制度”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黎陆昕指出,中小学生群体处于生理、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阶段,既是交通危险人群,又是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他认为,要减少事故的发生,在进行交通安全意识教育、自我防护技能教育的同时,应尽快逐步建立校车接送制度。“一个学生上学路途的远近不同,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概率也会不同,我认为,应尽量把上学步行时间在15分钟以上的孩子纳入校车接送的范围。”
今年苏州“两会”期间,苏州市政协委员毛昌宁提交了一份关于“让更多的正规校车开进校园”的提案,呼吁尽快妥善解决学生上学、放学交通安全这一“老大难”问题,得到了众多代表委员的附议。
“家长都十分赞同毛昌宁委员的提案,盼着早日开通校车。”有着海外留学经历的家长徐之慧告诉记者,“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开设了专门接送孩子的校车业务。美国中小学生上学由校车接送,校车按学生数量设置站点,保证每个学生走出家门不超过5分钟就能乘上校车,每个学生都有座位。每天的早晨和下午,黄色的‘SCHOOLBUS’成了美国各地街道上的一道风景。”
家长贾女士也认为开通校车非常有必要,“孩子有一次突然问我,为什么我们家没车去接他,而别的同学有,话语中特别羡慕别人,私家车接送无形中使孩子产生了攀比心理或自卑感。”
校车制度也同样得到了有车的家长的拥护。2005年,北京市海淀交通支队曾对用私家车接送学生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赞同开通校车。以中关村第三小学为例,该校乘坐私家车上下学的学生共计565人,其中551名学生的家长认同乘坐校车。
“开通校车挺好,至少不用把书包背到前面防小偷了。”苏州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小李说,“还能让我在车上认识更多校友;还有,有的同学曾经在放学路上被社会上的人勒索过,有校车接送,出了门就能上车,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
有了校车不等于有了校车制度
教育专家认为,开通校车的关节点在“钱”和“责任”上。为此记者走访了苏州的中小学,不少学校坦言:“家长对开通校车的呼声很高。”但面对这种需求,学校方面的态度却并不积极。一位校长告诉记者:“购买校车和维护校车的运营成本太高,再加上学生居住分散,安全难于保证。”
光有车还不行,安全管理同样重要。2005年12月,苏州交警部门曾对全市范围内的校车进行免费安全检测,然而在首日参检的17辆校车中,各项指标均合格的只有一辆!2005年,北京地区也发生过数起校车超载引发的交通事故。
校车与家长的衔接也不可忽视。苏州市教育局保卫处处长阙震家认为,“专车专线接送中小学生上学、放学的设想是可行的。首先要设计线路、安排站点,校车车站的设置最好避开人员杂乱的公交车站等地点,保证孩子的安全。但线路设计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就近原则,学生坐校车到达了站点,家长可能会因种种原因延误时间,“接”就有可能出现脱节。而作为一条不断行驶中的专线,只可能作短暂的停留,家长没有及时来接,孩子怎么办?他们的安全谁来负责?除非每个站点配专门的人来照看,而这对人手紧缺的学校来说也是不太现实的。”
有专家建议,应建立相应的校车接送制度,校车应当由政府介入,教育部门和公交部门联合,公交公司以比较合理、低廉的价格租借给学校公交车辆,采取“国家出一点,学校投一点,学生拿一点”的办法;另外,如果能把校车体系建立成类似公交车那样,在各个学校设站,费用由几所学校共同负担开支,形成一个详细、长期的计划。
来自张家港的经验
今年,张家港市在全国首开“校车公交化运作”,他们在政府重视的基础上建立起“政策扶持、大头买单、主动让利”的灵活机制。
在学生上学、放学的问题上,张家港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农村地区学生居住地分散,许多中小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只能借助乘车才能解决就学。今年2月13日,该市第一条学生公交专线在各个乡镇正式开通运行。
为保证校车线路的覆盖面,张家港市确定了214条学生公交路线,在原有校车中精选车况较好的车辆上路,再由市交通局与市财政局共同出资1500万元,购买了59辆新车,通过面向社会招聘及从原校车驾驶员中择优录用的办法,配备了80名驾驶技术过硬、安全意识强的专职驾驶员,专门从事校车运营。
在学生乘校车承担的费用方面,张家港市规定乘车学生每学期负担220元,城乡低保户和边缘低保户的子女则免交乘车费。其他不足部分的费用,采取由政府分级“买单”的办法弥补。市管学校由市财政全额补贴;镇管公办学校由市、镇两级财政各补贴50%;而对于民工子弟学校,则采取市财政补贴50%,镇财政补贴30%、学校补贴20%的办法解决。
为了安全,张家港市对所有接送学生的公交车都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并下了“死命令”,规定所有公交车的时速都得控制在40公里以内,同时还落实了教师跟车和上车点名等制度,做到与学生家长的“无缝”交接。
“解决学生交通安全问题,仅靠建立校车接送制度是不够的。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贫乏这一深层次问题,也亟须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有专家告诉记者,“一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言传身教,又很少向孩子传授交通安全知识,甚至过马路时带着孩子闯红灯;而部分学校过分强调教学质量,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教学环节上,忽略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苏州市交巡警支队一位负责人则对记者表示,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与普及应当从小抓起,学校和家长都要培养中小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只有这样,孩子们的校车才能更安全。
■链接
自1996年至今,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等联合发起主办了11届“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各地结合资源分别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据有关方面透露,教育部筹备将交通安全教材纳入中小学教学日程;北京市教委传来消息说,交通安全将列为该市初二学生的必修课。而近几年,江苏省公安交管部门坚持“交通安全要从娃娃抓起”,交巡警定期走进校园上交通安全课,去年江苏省交巡警免费向全省中小学生赠送13万册《交通安全教育读本》。苏州、无锡等城市还组织中小学生和儿童参观当地交通指挥中心,旁听交通事故调解,参与交巡警执勤纠违等内容丰富的各项教育活动。通过实践,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体会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自觉抵制交通违法行为和不文明交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