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山区患者
在广州长大的何建猷,1967年
有一年大年初一,有个病人急需抢救,她二话没说背起药箱和病人家属一口气跑了20多里,赶到时病人已停止了呼吸。看着病人家属悲痛的样子,何建猷心里很难受。不能放弃!她立即给病人做人工呼吸。病人气道里有很多痰,她拿来一条毛巾盖在病人的嘴上,来不及多想就口对口为病人吸起了痰。但终因病情危重,还是没能挽回病人的生命,她伤心了很久。
在徐闻工作的13年中,何建猷和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村民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戚。后来,何建猷调回了湛江市,来到了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生活、工作条件好了,她却更忙碌了,经常是中午一点多钟还没回家,下午六七点钟还在病房,晚上加班一干就是半夜一两点钟。
抗击“非典”,冲在第一线
2003年,“非典”疫情在广东肆虐,何建猷临危受命,担任湛江市“非典”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同事们都觉得她年纪大了,疾病缠身,担心她扛不住。可她却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
从附属医院收治湛江市第一例“非典”病人起,她就亲自参加会诊、查房和治疗,与“非典”病人零距离接触。穿着几层防护隔离衣,闷热得叫人窒息,诊治病人后,她衣服内外都湿透了。
下乡会诊回来后,她还经常与基层医生和家属保持联系,提出诊治意见。在抗击“非典”的几个月中,何建猷一直奔波在湛江五县四区各级医院,哪里有疑似病人,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一次,徐闻县卫生局报告县人民医院收到一例疑似“非典”病人,要求会诊。何建猷马上组织专家,驱车170多公里前往徐闻会诊。到达时已经中午了,这时她的十二指肠溃疡病又发作了,但为了抢时间,她顾不上自己的病痛,一直忙到下午两点多,初步排除了“非典”病例,她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由于何建猷的出色表现,她荣立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
关心病人和学生胜过关心自己的孩子
很多人都笑话何建猷把“逛街”说成是“跑街”,因为她几乎没逛过街,就算偶尔上街,也是“跑”的。家里的生活用品,包括她的衣服、鞋袜都是丈夫买的。她“跑街”买得最多的是书和饭盒。那种手提的饭盒,多是买给农村来的没带饭盒的病人。
雷州市客路镇农民黎文熙,因意外受伤,先后花去了上万元的医疗费,仍未痊愈。他带着东筹西借的三千元,要求住院治疗。接诊的何建猷对黎文熙进行了认真地检查,认为伤情并非一定要住院治疗不可。她对症下药,开具了后续治疗的药物处方。黎文熙取药时惊讶地发现,药费居然只有20多元。黎文熙感慨地说:“这半年来,我先后到过五家医院,看过近十位医生,每一次药费都超过千元,而且看一次医生开一次处方,还让我住院,没有谁像何医生一样,连我回家治疗的处方都开好了,而且每次用药都是10到20元……”
作为妻子,何建猷总是加班加点,家务活全落在了丈夫身上。作为母亲,她没有参加过孩子们的家长会。但作为广东医学院的老师、内科学和诊断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何建猷对学生处处关心,时时照顾,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妈妈”。在毕业典礼上,学生说:“以后要成为像何老师这样的人,对医学孜孜以求,对人生乐观向上。”
20多年来,何教授教过的弟子数以千计。现在,已经60多岁的她,还在为给学生授课奔波劳顿。在东莞校区,何建猷见供学生见习的医院不足,就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讲课。为了促进各教学点的交流,她跑遍了9家非直属附属医院、49所教学医院。在耐心指导学生的同时,她还热心为当地医院的医护人员讲课,成了各教学医院最受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