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马来西亚,尤其是不到沙捞越,不接触那里的华人,绝对不会知道语言的特殊重要性。对他们来说,除了水、空气、阳光之外,还有一样必不可少的生存条件,那就是母语。母语,一种语言,如此重要,听起来,真是令人震
整整一个地区的华人,延续一百多年,在异国他乡,在非汉语作主要流通语或官方语的语境中,顽强地坚持说母语,这是非常罕见的文化现象。
不但说汉语,而且为了延续不断,还教汉语,自办中文学校,由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普及率达95%,这太不简单了,变成了一桩大事,头等的大事。
借到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去讲演和办个人画展的机会,我顺访了马六甲、南部重镇新山市和东部沙捞越的诗巫市。所到之处,不管男女老少,华人一律讲一口漂亮的普通话,而且都识中文,这让我十分惊讶。在美国,在欧洲,在别的地方,中国移民的第三代、第四代,多数已不会讲汉语了,也不识中文了,差不多完全融合到当地文化中去了;在马来西亚却不是这样,那里的华人一方面非常融洽地进入了马来西亚社会,成了那里的公民,在当地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又独树一帜地保持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让祖传的文化大放异彩。那里的华人找到了一条途径,那就是自办教育。
目前马来西亚全境有2280座中文小学,华人办了60座中文中学和3座中文大学(两年制)。每年中文中学的高中毕业生多达5000人,这些人有12年的中文教育底子,到台湾海峡两岸去留学可以直接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用不着补学汉语,还可以到泰国、柬埔寨、印尼、菲律宾去充当中文师资。关键是办中文学校全部要靠集资,由华人出资,而且是出自草根层,常年如此,数十年不衰。不言而喻,很难很难。
这样做有许多惊人的故事。首先,时时都有风险,会触犯各式各样的限制,有时甚至要遭逮捕和坐牢。我见过一位叫沈慕羽的老人,已经94岁高龄,是华人教育总会的主席,住在马六甲,家里挂满了锦旗、奖状、勋章,深受华人的爱戴,是中文小学、中学的创办人。他说,他二十年前就因为办华人中小学而坐过牢,当时为此被捕的人竟达百人之多。可见,这条路上充满了艰辛和波折,一路走来要有一股为办中文学校不惜掉脑袋的勇气,要凭韧劲和毅力楞挺着,这样的勇敢让人由衷敬佩。
其次,要常年筹资,一学期都不能缺,数额还很庞大。众人拾柴,人人有份。这种普遍自觉为公益集资的精神在别处很少见。出一次容易,年年都出很难。有钱者出相对容易些,没钱的也出则更难。偏偏这两条,在马来西亚华人那儿是经常的事,仿佛是一种传统,一种定势,一种光荣的习惯。这种精神很伟大,证明这儿的华人思想境界高,了不起。
我在诗巫市就发现这儿的华人教育基金会,由十位华人企业家出资,每人一百万,用利息办教育,可以养活该市全部5所中文中学。这些企业家自豪地说,他们年年要上两种税,一种是给国家的,另一种是给华人自己办教育的。后者完全是自愿的,但每个人都按时交出,一分不少,宛如上税。这个比喻很精彩。在那里,只要是为华人教育募捐,华人一定踊跃参与,惟恐落后。
由于有这样强大的华人教育网及其支撑系统,在马来西亚,华人在家里都能说普通话。虽然他们绝大部分是福建人的后裔,但20年前就已经不需翻译了,完全能用普通话交流,对此,他们极其自豪。
我见过一本马来西亚中文学校高三语文考试必修书,书的内容全是关于老舍话剧剧本《茶馆》的,有整整一百道题。学生如果对这一百道题的内容不了解,通不过考试,是不能高中毕业的!汉语教学有这样的深度,即使在国内也是令人咋舌的。可见马来西亚华人自办的中文教育,在世界上堪称一流。
诗巫市是有典型性的,虽然诗巫很偏远,中国的观光客很少有人会到诗巫去,但它是一面好镜子。它的历史,它的传统足以说明马来西亚华人重视中文教育是有扎实原因的。
马来半岛的东侧,在太平洋中有一个大岛,现在叫加里曼丹岛,面积非常大,绝大部分土地覆盖着热带雨林,现在其南半部属于印尼,北半部属于马来西亚和文莱。属于马来西亚的部分有两个州,偏西的叫沙捞越州,偏东的叫沙巴州,文莱国则位于沙捞越的北部。沙捞越开发得非常晚,大概只有一百年,是英国传教士介绍福建省古田县的中国人远道而来的。当时三批共来了1000人。最初在拉让河口开垦,主要种植橡胶、油棕和胡椒,以后又种植水稻和其他经济作物,慢慢形成一座城市,取名诗巫,如今该城已有25万人,其中80%是华人,其余是马来人和土著人。诗巫是沙捞越的第二大城市,市区内的从商人员99%为华人,主要产品为棕油、人造板和中小型轮船。原先来的古田人都没有长期移民的打算,抱着“暂住”的想法来挣钱,寄钱回家养家,死后也要运回老家安葬,把中国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抗日战争时期,华人为了救国,把省下的钱都寄回国内支援抗战,包括普通的人力车夫在内,因为他觉得自己早晚是要回国的。
后来新中国建立,他们在当地定居下来。1963年,沙捞越当局和马来西亚签订条约,沙捞越成为马来西亚的一部分,至今不过43年。所以诗巫有华族文化协会,有福州十邑文物馆,有华人基金会、慈善会、银行和华人学校,中文小学多达几十所,还有华人义山墓地。基金会、慈善会的本金,许多还是抗战时遗留下来的。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构成了诗巫华人的心理态势,使他们在语言上、文学上认定了母语和中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深厚的文化基础,绽放出奇特的花朵。
尽管吉隆坡、槟城、马六甲、诗巫等重要城市,最早都是华侨开发的,人数上也占了绝大比例。但后来,从整个马来西亚来看,包括沙捞越在内,华人人口比例基本上在逐渐下降,降为目前的25%,其余则是马来人、土著人和印度人。华人成了少数民族;虽然是极重要的少数民族。华人处在民族矛盾之中,自然而然兹生出许多抵制和预防种族歧视的思想和举措,其中办中文教育便排在首位。这就是中文教育在马来西亚有牢固根基和辉煌成就的客观原因。
写到这儿,一则消息传来:海外华侨学生在华留学将享受和中国大陆学生同样的收费标准,不论是对大学本科生、专科生,还是对硕士生和博士生,住宿标准也一样。这对马来西亚的中文高中毕业生们无疑是一个喜讯,他们因为没在马来西亚独立中学念书,中文中学毕业后是不允许报考马来西亚本国高等院校的,除了选读两年制的中文大学外,只能到台湾海峡两岸的高校去读书,在华留学的费用自然是首先遇到的问题。现在有了这可喜的规定,到中国大陆上大学的马来西亚华侨学生将会与日骤增。
一个美妙的过去,接上一个美妙的未来,真是一个完整的好故事,谁说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