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首次举办了“中国宫廷的灿烂时代――清朝宫廷绘画珍品展”特展,法国公众有幸目睹许多稀世珍品。此次展出的120件展品大多为该馆收藏,其中9件大幅宫廷绘画和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借展的郎世宁2幅重要作品《山水图》、《孝贤皇后亲蚕图》特别引人注目。另外,同时期的其他绘画、铜版画
《康熙南巡图》第2卷 |
《康熙南巡图》第4卷 |
《哈萨克贡马图》 |
《木兰图》第4卷 |
《雍正祭先农图》 |
《雍正祭先农图》(绢本设色,442厘米×63厘米)也被认为是盖世珍品之一。画面描绘春季2月,雍正率领王公大臣到京师外城的先农坛祭祀并亲自扶犁耕田的场面。反映祭祀场景的第1卷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而正在展出的体现亲耕场面的第2卷则属于吉美博物馆的藏品。该卷最右边松柏成林,祥云缭绕,中间是一偏殿,殿前台上置宝座,台下文武官员云集,雍正着黄袍,扶犁耕田,仪式气氛肃穆,画面左侧又以松柏祥云结束。此卷无款,画风工整,色彩鲜艳华丽,是皇宫殿堂的装饰佳品。透过画卷可以看出,雍正皇帝在专心推犁,富态雍容,与其常可见到的消瘦肖像极不相同,画作完成时间应该是其执政晚期。
乾隆执政时期,也效仿祖父,六下江南巡视,并令徐扬历时5年绘制了共12卷的《乾隆南巡图》(绢本设色)。该图第9、12卷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第4卷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而第3、10卷分别被法国尼斯博物馆和吉美博物馆收藏,其余下落不明。此次展出的第10卷(998厘米×70.6厘米)描绘了乾隆亲临南京校场阅视八旗军演武的场面,卷尾配一诗:“温晴午麓光春,映日晶晶组练陈,天堑长江称地利,省方要务重安民,放牛归马承平久,盘虎踞龙指顾新,我适孝陵?谒罢,当时创业享艰辛。御制阅兵作。”
业界人士评论认为,此卷结构和内容类似《康熙南巡图》的第10卷南京校阅的场面,而且如同御诗所题乾隆也效仿康熙到明太祖朱元璋孝陵前谒拜,以昭示天下其对中国皇朝政权的正统继承。画作风格略异,虽然此画景观采用焦点透视法,铺陈人物建筑等细节细腻,但也终究避免不了给人以色彩较平淡,单调重复,缺乏生气之感觉。所以,其在艺术价值上逊于《康熙南巡图》,但也不失为一件珍品。
为了配合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慷慨借出郎世宁的两副杰作《山水图》和《孝贤皇后亲蚕图》。《木兰图》则是此次特展的精华缩影。该图描绘乾隆率王公秋猎的情景,共4卷,长宽各约为1600厘米和50.4厘米,由郎世宁和金昆、丁观鹏、吴桂、余熙璋、程志道、李慧林、程超等十余人合绘。4卷分别以“行宫”(乾隆出行,百姓跪拜的场面)、“下营”(坐于黄幔屏风旁的皇帝观赏蒙古刀士相扑之戏)、“筵宴”(皇帝坐马观看蒙古贵族驯野马的场景)和“合围”(乾隆驰马张弓围猎一头奔逃的公鹿,是木兰活动的高潮)为主题,画面结构严谨,场面庞大,动静灵活,笔致工细,色彩鲜明,不愧为乾隆院画代表作之一,约画于乾隆6年至8年。据了解,4卷中乾隆的肖像和其坐骑均出自郎世宁之手,而且该卷对车辙、仪仗、衣冠、佩饰和兵器等反映清朝礼典和狩猎规条的写实描写使得这个整套完整画卷极为难得。
《哈萨克贡马图》也是郎世宁的杰作之一,由该馆收藏。该图卷首为乾隆御题“西极云驰”四字,画中乾隆身穿黄袍,端坐亭前,雍容自在地接受哈萨克族进献的骏马。据介绍,乾隆面容、周边官员和3匹骏马均出自郎世宁之手,但其余部分则由中国其他画师补画,其间人物画笔的差异尤为明显。本画除了细腻的写实风格之外,整体接近几何式的规矩构图和鲜明的层次感极具欧洲画风特色,尤其是图中的骏马造型写真,立体感强,仿佛跃出画面,实属少有的妙融中西风格的成功画作。
清朝宫廷绘画艺术近来逐渐为人所知。在国内外先后举办的1985年柏林“世界文化艺术节”、1997年香港“从北京到凡尔赛”特展、2002年澳门“海国波澜”特展、2004年巴黎“康熙”特展以及刚结束的伦敦“盛世华意”特展,均为世界公众提供了一个近视中国国宝的难得机会。在特展上,堪称清朝院派山水花卉画“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祁)之一的王原祁以及院外画家龚贤的部分作品也随同展出。
本次特展清代杰作颇多,许多中外参观者流连忘返。在几本厚厚的留言本上写满了“祝愿中华文化渊源流长”、“特展难得,珍品惊人”、“我为中华文化而自豪”等赞美之言,喜爱之忱尽情表露,每每令人百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