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航行靠舵手,舵手引航靠航标。在天津港成千上万的港口建设者队伍中,航标工极为普通,鲜为人知。但正是这些海上航标卫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青春和汗水营造出港口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守护着一方海域的日夜平安。崔永发就是这样一位“用青春点亮渤海航标”的航标工。
崔永发是天津海事局天津港航标站海上
航标工是个苦差使,他们在海上作业的难度和危险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不管严寒酷暑、苦冬恶夏,只要接到工作任务,他们就像军人接到命令一样,必须在第一时间冲到最前线,绝不能有丝毫懈怠和差错。崔永发所在的海上班主要负责天津港海上64座灯浮标的日常维护保养,确保航标正常发光。这项工作听起来简单,要二十多年如一日扎实做好可就太不容易了!就拿曹妃甸灯塔的巡检工作来说吧,就极艰难而危险。
曹妃甸是渤海湾深处的一座沙甸孤岛,随潮水涨落而隐现,此地险恶,被航海界称为“拆船厂”。去曹妃甸灯塔先要驾车行驶四、五个小时十分颠簸的荒滩路;抵达海边后,还要等适合工作的潮水,因此他们经常要在凌晨两点钟左右乘坐四个小时的船才能到达灯塔;接下来这些航标工要背负着几十公斤重的器材,跳进齐腰深冰冷的海水中,?水步行几百米,到达工作点开始检修灯塔,在海上一泡就是几个小时……
崔永发在海上班称得上是“元老”,论技术、比经验没人不服,可他从不满足。问起他的业余爱好,同伴们异口同声:“啃书本、查资料。”崔永发是个有心人,每当工作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紧急情况,在事后他总会仔细研究、琢磨,积累处理突发事故的经验。一次巡检航标时,他发现有的航标在船用雷达上的回波较小,在风浪较大时更加不容易识别。他觉得在航标上加设雷达反射器具有可行性,就自己动手测数据、画图纸,研制出雷达反射器样品,加装在航标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和观察,这种航标的雷达回波明显增强。
南疆航标车间自运行以来,按照设计要求只能对直径2400毫米的深水型浮标喷砂除锈,对活节式灯桩和棒标等就无能为力了。崔永发动起了脑筋:能否利用原有设备,拓宽应用范围呢?他日思夜想,终于在不破坏原台车结构的前提下,设计出一种新型支架。随后他在塘沽航标厂的帮助下,研制出台车附属支架。经过实际操作,这种安装、拆卸极为方便的支架不但能为活节式灯桩、棒标喷砂,而且还提高了航标维护保养质量,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海上航标班班长是一个兵头将尾的“小干部”,可崔永发干得别提多认真、多起劲了!别看他平时满脸的笑容,真到了工作的时候,他就会一脸严肃,无比专注和投入。同伴们对他又是钦佩,又是敬畏,都称他为“拼命三郎”。为了提高全班人员的整体战斗力,他把提高综合素质、苦练技术技能作为突破口,经常组织班组人员进行海上实际演练。他总结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制定出一套“海上灯浮标巡检”和“灯器安装”操作规范标准,使制度落实到每个人,强化了班组成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崔永发爱工作、爱航标,胜过爱自己、爱家人。他父亲生前身患多种疾病,经常住院治疗,每次父亲住院,他都是让兄弟姐妹白天陪护,而他只能利用星期天和晚上尽点孝心。父亲病危的那个星期,崔永发正在黄骅港值班,尽管接到电话后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家,但最终也没有见到老人生前一面。为了航标事业小崔总觉得亏欠家人很多,但他实在不忍心扔下手中工作,更扔不下在大海中忠实守卫航船的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