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艺术创新的“三字经”

2006-08-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侯耀忠 我有话说

河南省豫剧二团在不懈地探索与实践中,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闯出了一条艺术创新之路,为戏曲舞台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观。特别是他们改编排演的大型古装豫剧《程婴救孤》,自2001年上演以来,先后在河南、北京、上海、浙江、深圳、四川等八省市演出400多场,受到了戏剧界专家和广大观众的普遍赞赏,获得了文化部文华大奖

,荣登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榜首。他们在艺术创新上的“三字经”,对于一些地方剧种如何求生存、求发展,增强自身活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和有益的启示。

实行三个并举:打造名剧、推出名演、创建名团

二团人说,名剧就是品牌,名剧就是形象,名剧就是效益。近年来,二团人为了打造名剧,不惜一切代价,2001年他们决定排演《程婴救孤》时,当时团里账面上只有不足一千元的经费,职工工资平均不到400元,而排演该剧需要近百万元的资金。他们在这种十分艰难的困境中,硬是以“滚石上山”的精神,经过多方筹措终于筹集到了70万元,保证了《程》剧能够按时排演。《程》剧是对元杂剧《赵氏孤儿》的改编,一个在戏剧舞台上演了800多年的古典剧目,如何打造它的“看点”,引起现代观众的观赏情趣,他们紧紧抓住原著的精髓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点――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忠实信念的力量,给《程》剧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营造了涵古融今的浓郁舞台景观和剧种特色,呈现出新颖、独到的艺术风格,成功地实现了古典名剧的现代转换。

他们又精心排演了豫剧传统剧目《清风亭》、《鞭打芦花》和现代戏《抢来的警官》、《颖河人家》、《生死恋》等,演出市场十分红火。全国各地找上门来邀请二团演出的络绎不绝,昔日的“门前冷落”变成了今日的“邀约不断”。他们在打造名剧上,坚持一条创作原则:发挥本剧种的优势,吸取京剧的表演程式,感受话剧的生活体验,使上演的每一个剧目都能达到:剧情曲折紧凑一点、唱腔传统优美一点、表演真实质朴一点、时代气息鲜明一点、文化内涵丰富一点。

名剧推出了一批名演,名剧使二团人信心倍增、精神大振。使他们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明确了自身的价值,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拓展了艺术创新的路子。他们的成功做法,受到了上级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树立二团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团长李树建被授于“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拓展三个市场:农村、城市、校园

如何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农村有人没戏看,城里有戏没人看”的问题,该团的做法是,在观念上突破。剧团既是剧目生产者,又是剧目经营者,他们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接触;变坐等市场为主动培育市场、拓展市场和营造市场。在剧目选择上突破。以往习惯于带着剧目下乡演出,我演你看,我唱你听。现在主动与观众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要求,按照他们的意愿排演剧目,安排演出场次。这样,不仅拉近了剧团与观众的距离,而且还建立了一种深厚的友谊和长期合作关系。既促进了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又促进了剧团的自身建设;既巩固了演出市场,同时又拥有了一块体验生活、熟悉农民、丰富感受的创作基地。在演唱风格上突破。以往的演出通常采取“一班人马,演一台戏”,为了适应现代观众多种层面上的需要,在排演剧目时,他们把该团各个流派的知名演员都安排上,让观众在一个剧目里能够欣赏到豫剧各个流派风格不同的演唱。这样以来,就吸引了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有效地拓展了演出市场。在舞台样式上突破。由于基层演出场地条件有限,为了便于下乡演出,他们每排演一个剧目,都精心设计出三套舞台演出方案。所以不论在大城市、中小城市或农村演出,他们随时都能装台上演,不误每一个场次,这也是他们处处为观众着想的一个举措。在交流途径上突破。二团人不仅把戏演在舞台上,还把戏唱到田间地头、农家庭院、厂矿车间和一线作业面。经常到观众中间推介新的剧目,展示演唱风格,结识更多的朋友。全团人人都是营销员,不断扩大剧团的影响和演员的知名度。近年来,他们的许多演出“台口”,大都是在这种交流中签约的。为了走进校园,他们请大学生们观看剧目,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还为大学生们举办戏曲讲座,加深他们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以此培养新一代青年观众,为戏曲走进校园架设了桥梁,开辟了双向交流的途径。

搞好三个结合:主流媒体、知名企业、艺术院团

发行量在河南最高的《大河报》,是该团的合作伙伴。他们不仅及时宣传报导该团的演出活动,而且还派出记者对该团跟踪采访和专题报道,为宣传该团、评介剧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河南日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也非常关注该团的发展,经常发表很有影响的报道文章,为该团打造精品、走向市场作了很好的舆论宣传。该团还与《大河报》联手成立了“大河爱心艺术团”,经常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性演出活动,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在几年时间里,该团主动与全省知名企业联姻,引进资金300多万元,企业为该团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该团为企业开拓市场、塑造形象、扩大影响也尽到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剧团、企业、媒体的联手合作,打造了戏曲事业发展的“平台”,在演出市场形成了自己的“亮点”,为剧团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