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2月,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调集近40万兵力,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其部署是:以陈诚指挥蒋介石嫡系部队12个师16万余人为中路军,分3个纵队,担任主攻任务;以蔡廷锴指挥第19路军和驻闽部队为左路军,以余汉谋指挥的广东部队为右路军,负责就地“清剿”,并策应中路军行动。1933年1月底,蒋介
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胜利后,又进行了赣州、漳州、水口、乐(安)宜(黄)、建(宁)黎(川)泰(宁)和金资等六次进攻战役,根据地更加巩固和扩大,红一方面军发展到3个军团、4个军,总兵力约7万人。2月上旬,在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指挥下,主力活动于黎川地区。当时,由上海迁往中央苏区的中共临时中央和中共苏区中央局提出,在国民党军“围剿”部署尚未就绪时,实行进攻作战,击溃国民党军,并拒绝周恩来以运动战消灭敌人的正确意见,强令红一方面军首先围攻南丰城。
2月12日晚,红3、红5军团各一部向南丰城外围阵地发起进攻,战至次日晨,未能突破防御。陈诚获悉红军围攻南丰后,令守军第8师据城固守,同时急令驻南城的第24师驰援,令中路军各纵队迅速向南挺进,企图合围红军于南丰城下。周恩来、朱德识破了敌人的诡计,立即向中央建议撤围南丰,实行战略退却,将方面军主力秘密转移到根据地内的东韶、洛口地区隐蔽待机,并以红11军伪装主力,由新丰街以南东渡抚河,吸引敌人主力向黎川方向前进。
陈诚被红11军的行动所迷惑,以为红军主力撤回黎川地区,遂以第1纵队第52、第59师由乐安东进,第11师由宜黄南下,在黄陂、河口地区会合后向红军进攻,并堵截红军归路。红一方面军总部获悉敌人部署后,决定集中主力,以伏击战求歼第52、第59师。部署是:以红1、红3军团和红21军为左翼队,隐蔽集结于大坪、蛟湖地区,伏击敌第52师;以红5军团、红22军为右翼队,隐蔽集结于霍源、西源地区,伏击敌第59师。
更多内容见光明网主页 |
陈诚吸取黄陂战斗失败的教训,将其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改为中间突破,并调整部署,将3个纵队改编为前后两个纵队,交替掩护,向广昌方向前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
为分散敌人,创造战机,周恩来、朱德以红11军进至广昌西北地区,在地方武装配合下积极开展活动,摆出要保卫广昌的姿态,吸引中路军前纵队加快南进,以拉大其前后两个纵队的距离;同时率方面军主力秘密北移,准备侧击力量较弱的中路军后纵队。陈诚再次上当,以为红军意在保卫广昌,即令前纵队加速向广昌推进,并将后纵队第5师配属前纵队指挥。
3月20日,敌中路军前、后两纵队相距已近50公里。红一方面军总部抓住这一极为有力的战机,决定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歼灭敌人后纵队第11师于草台岗、徐庄地区。21日,红5军团、红12军主力由东向西进攻,红1、红3军团和红21军主力由西向东进攻。经一天激战,歼敌第11师大部。至此,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基本被打破。
此役,红一方面军抵制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进攻战略,继续实行诱敌深入方针,取得黄陂、草台岗两仗的胜利,共歼国民党军近3个师,俘1万余人,缴获各种枪1万余支,创造了红军战史上以大兵团伏击歼敌的范例。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示意图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