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食粮如同真正的食品一样,是需要挑选,进行取舍的。父母、社会和教师应该参与指导,只是规范孩子的上网行为不是绝对有效的。
互联网文化教育是信息时代青少年的“必修课程”,但是青少年们应该知道互联网信息是由不同的社会群体或个体制造出来
一些学生利用互联网抄袭答案、不动脑筋、应付老师和学校。这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也是一个令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但一项社会调查显示:考虑到所有的正反因素,绝大多数家长最终还是认为,对他们的孩子来说,“互联网毕竟还是个好东西”。
在中国的新一代青少年,在物质和信息都十分丰富的环境中长大,见多识广,思想活跃,他们对于学习有着与他们的长辈年幼时稍有不同的需求。
我们必须培养青少年成为善于独立思考,拥有自治、自律能力,同时具有智慧和科学思维的一代新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担起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重任。青少年要学会在教师指导下寻找优秀的网站,并且利用网络帮助自己学习,而不是代替自己学习。
父母、教师以及社会应该有能力担起重任,把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任何先进的社会,也不能绝对地消灭懒汉、不学无术的寄生虫。但是我们应该用生动的,有趣的方式吸引青少年,使他们走上正路。当他们喜爱课堂,喜爱教师,喜爱知识的时候,我们就有了真正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