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科学精神的培养,从长远来讲,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从现实意义来讲,孩子是否有一个科学的认知社会的能力,关系到社会稳定,一些社会、家庭问题的起因其实都与孩子的事情有关。从个体的方面来讲,这是事关孩子个人发展的大事
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不是一个合格健全的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各方面都要负起责任来,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的环境。学校是培养学生最重要的场所,要积极实践科学课程改革,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堂里;家庭也要重视对孩子创新精神的培养,千万不能扼杀了孩子想有所突破的念头。同时家长也要提高科学素质,能够起到影响和带动孩子的作用;社会方面也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营造一个学习型社会。
怎样让孩子拥有创新精神,博物馆应该从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博物馆应该加强对学生探究、创新方法的引导,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告诉孩子现在科学研究的前沿在哪儿,让孩子对探索感兴趣,进而培养他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国外的博物馆有专门针对孩子教育的环节,引导孩子体验探究的过程,跟孩子互动起来。我们的博物馆总的来说,资源多,但是在研究利用相关资源,开发出孩子喜欢参加的活动方面似乎做的还不够。
用网络获取知识迅速便捷、省时省力。但没有亲身体验,孩子的感受是不完整的,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过程应该是先提出假设,然后收集资料、动手做实验、不断调整思路、反复验证加以证实,最后与人交流再提出新的问题。
网络可以是科学探究过程中重要的收集资料的途径,但如何利用好需要成年人的引导。不动手不动脑,只是依靠现成的东西,非常不利于孩子科学精神的培养。为什么只能看别人给的范例,自己不能给别人提供范例?这是成年人应该反思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