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比较教育学科的身份危机

2006-08-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顾明远 我有话说

我们常常讲,比较教育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说在古代就有人报道别国的教育并和本国的教育加以比较。例如罗马的西塞罗在《共和政体》一书中就叙述了希腊和罗马的教育;《马可・波罗游记》中报道了在

东方的教育见闻;中国的《大唐西域记》也记载有外国的教育情况。但提出比较教育这个概念距今还不到200年的历史,而真正作为一门学科来研讨,则还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情。因此,学科建设还很不成熟。20世纪60-70年代,比较教育研究热闹了一时,80年代开始就冷了下来。于是就有人提出比较教育的危机。危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比较教育不像60-70年代那样受人重视了,科研的经费也减少了;另一个方面是学科本身的危机,一些学者认为,比较教育并未建立起自身的理论体系,缺乏自己独有的方法,比较法只是所有学科通用的方法。

李现平的《比较教育身份危机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就是讨论上述的第二个问题。他开始做论文的时候发现,凡是挂上“比较”二字的学科都存在着学科的身份危机,包括比较文学、比较法学等。这也不奇怪,比较学科都是从自己的母学科中分出来的,都很年轻,且都以比较作为主要方法。李现平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他运用了现代流行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并借鉴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理念来消解这个危机,无疑是一条出路。

其实,对比较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两个维度来思考。一个维度是学科建设问题,确实需要认真探讨比较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基础。过去我们较多的是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的方法,前几年我提出还需要运用文化学的研究方法。这个问题是值得讨论的。另一个维度是比较教育研究的领域。我认为,比较教育研究的领域是极其广阔的,许多领域是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例如,教育制度的比较。当然,其他学科也会谈到教育制度,教育史要介绍各国教育制度发展的历史,教育政策学要研究比较各国教育制度的政策。但是教育制度本身的比较,它产生的经济、政治特别是文化背景的比较分析以及各国教育制度对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至今还没有哪门学科从事这种研究,除非将来再建立一门教育制度学。再如,教育与发展的比较研究,教育与发展是教育经济学关注的问题。但是发展并不限于经济,它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对教育与发展的全方位的比较研究似乎也只有比较教育来承担。再如国别教育研究,现在世界上有二百多个国家,不要说我们都把他们了解清楚,即使是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教育,至今我们也不敢说研究得很透彻。还有如国际教育问题、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妇女教育等正等待我们去研究。因此,比较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至今还没有可替代的,比较教育工作者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本书可以说给比较教育研究工作者注入了一支清醒剂,使大家认识到比较教育学科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指出了出路,为比较教育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关于比较教育学科的身份危机,比较教育界已经嚷嚷已久,但作出如此全面的分析研究还是第一次。因此它在比较教育学科的理论建设中是有重要意义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