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与实践并重

2006-08-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蒙 我有话说

王能宪演讲集出版,这是一部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著作。

王能宪曾在大学教书十年,后来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受业于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先生。完成学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后,原定继续留在大学任教,却阴差阳错到了文化部机关工作。他在文化部机关一待又是十年,五年前离开部机关到了中央文化

管理干部学院担任副院长。这两个“十年”成就了他作为一个学者型的领导干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特有的研究成果。

本书是王能宪博士在文化部和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工作期间的演讲集,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对于文化问题的思考。我以为,本书有以下几点特色。

其一,作者对文化问题的认识、立场、观点,与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方针是一致的,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例如,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文化观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一文中说到,中国共产党建党80多年执政50多年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领域都创立了一整套系统而深刻的理论。在文化领域,我党几代领导人站在世界和时代的高度,从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始终关注和重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形成了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观,指引和推动中国先进文化不断繁荣发展。从而得出结论,我党一贯重视文化建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自觉的文化追求和崇高的文化目标。

其二,有学术的追求和学术品格。贯穿全书的是一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更没有大话、套话、空话,有的是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有的是始终如一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认识,哪怕“不合时宜”,哪怕“冒犯”权威,也不去迎合某些似是而非昙花一现的“时髦”理论和口号。例如,当文化产业在我国刚刚兴起的时候,作者就敏锐地意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并注意到文化产业与文化的联系与区别。早在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提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分之前,他就在人民日报上撰写了《简论文化产业与文化的关系》一文,提出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文化产业只是文化中可以用产业方式运作的那一部分,发展文化产业替代不了文化事业,既不能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全割裂开来,也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笼统地提“文化产业化”,认为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后作者又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始终坚持这一观点,并且不断深化。现实证明,他的观点是有道理的,也是重要的。

其三,因全书是“演讲”的实录,语言流畅,深入浅出。例如,究竟什么是“文化”?众说纷纭,定义不下几百种,作者在《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演讲中,从现实出发,通过具体事例,浅显而生动地阐述了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他说:“文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大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小至个人修养,家庭幸福,无不与文化紧密相关。”他还强调:“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各族文化创造的历史。当一个时代一旦成为历史,它留给后人的就只有两个字:文化。因为,一切物质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化为尘土,唯有精神文化的创造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中显示出永恒的光辉。这正如大诗人李白所言:‘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可以说,对人类文明演进的贡献大小,最突出的坐标……是文化,是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及其不朽的精神文化创造成果。”这些话说得何等好啊。

我觉得此书不仅适合各级文化管理干部,就是相关的专家学者乃至各行各业的人翻一翻,也算得上开卷有益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