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国际研讨会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大学、中国西部开发研究联合体(CWDS)主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世界银行(TheWorldBank)、中国留美经济学会(CES)协办,四川大学和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这次研讨会是四川大学庆祝建校110周年的重大活动。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加强区域合作,共享国际经验,搞好扶贫开发,促进和谐发展。宗旨是:落实联合国“新千年发展计划”的反贫困主题,共享世界各国反贫困的成功模式,介绍中国政府主导大规模减贫计划的成功经验,加深国内外对中国西部地区扶贫开发的了解和认识,研究西部扶贫开发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推进西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会议围绕反贫困理论、方法、模式、政策、要素投入、社会扶贫、民族地区反贫困等议题设立了6个专题论坛。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论文275篇。
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代表四川大学致辞。他说,消除贫困是一项人类共同从事的道义的、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紧迫任务。推动世界反贫困进程、促进人类的普遍进步与和谐发展,是现代大学所负历史责任的应有之义,也是大学在更高的层次上服务社会的具体体现。中国特别是中国西部地区的贫困状况仍然突出,反贫困任务依然任重道远,因此中国大学特别是中国西部地区的大学必须具有一种更加紧迫的使命感和更加强烈的责任感,这也正是四川大学积极承办这次研讨会的缘由和初衷。杨泉明表示,大学在反贫困进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四川大学始终把推进反贫困进程特别是推进中国西部地区反贫困进程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通过发挥自身综合优势,对贫困地区特别是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科技、资源环境、医疗卫生等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给予了积极的关注和支持,在建立科教扶贫网络,构建科教扶贫体系、探索科教扶贫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相信,通过交流经验、碰撞思想、启迪智慧、开阔视野、提升境界,将对推动全球反贫困实践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反贫困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认为,现代社会的贫困主要是一种全新性质的贫困,即由知识传播渠道堵塞引起的贫困,解决现代贫困的基本途径是疏通知识传播渠道。21世纪人类反贫困战略应实现从狭义的消除收入贫困向既广泛消除收入贫困、又广泛消除知识贫困的方向转化,应以提高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为核心,以保证贫困人口基本权利和扩大其发展机会为前提,以高质量经济增长为基础,以良好的制度作保障。部分学者指出,起源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资源约束性贫困仍然是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新千年的反贫困必须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和自然环境四大支持系统。中国西部地区的反贫困,要努力实现制度创新;按照新时期的特点对反贫困战略作新的调整;建立广泛覆盖农村社会的保障制度;调整宏观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对西部农村反贫困的财政投入;以农户能力开发为重点,实施教育和知识扶贫计划;改革劳动就业制度,为西部农民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生产组织结构的创新等等。同时,在推进西部农村的反贫困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反贫困战略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反贫困需要社会广泛参与,更需要国际合作。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机制是当今反贫困的重要措施。
在加强全球反贫困国际合作方面,与会学者普遍认为,由于种种原因,全球反贫困事业的区域合作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贫困依然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因素。亚太地区是目前全球公认的最具发展活力与潜力的地区之一。亚太国家的反贫困斗争对推动全球反贫困事业、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至关重要。惟其如此,亚太地区的反贫困事业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区域合作,需要与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共同交流理论成果、分享国际经验、借鉴成功模式,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加快区域反贫困事业的步伐,进一步推进世界反贫困进程。
在中国反贫困实践方面,与会学者认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反贫困事业的重要实践者。中国过去20年的反贫困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进步,成为世界贫困发生率最少的国家,对全球反贫困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世界的赞誉与尊重。中国的成就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事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带来了新的希望。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中国政府进一步凸显了反贫困在实现社会普遍进步与和谐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反贫困行动策略。同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领域的国际合作,在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十分注意学习借鉴国际社会反贫困的成功经验,注意倾听国内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为中国的反贫困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中国西部减贫消贫方面,学者们认为,中国西部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贫困集中区之一。中国政府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也是最大的扶贫工程。6年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重点区域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社会事业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迅速加快。当前,由于各种原因,中国西部地区在发展中还面临许多重大困难和问题,西部大开发任重道远,西部地区要稳定实现脱贫致富目标任务艰巨。因此,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善和加强公共服务;推进重点区域快速发展;加强东中西协调互动;加快开发人才资源;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西部地区政府和人民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开展交流与合作,加深国内外对中国西部地区扶贫开发的了解和认识,不断研究西部扶贫开发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协调、全面发展。
在大学的反贫困作用方面,与会学者指出,反贫困是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肩负的重要时代使命。现代大学为反贫困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是一支反贫困的强大生力军。大学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反贫困事业中的主要作用表现为为贫困地区培养人才、提供技术、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开展反贫困理论和政策研究、推动反贫困政策体系及机制的完善等。一些学者认为,目前,中国大学已经开始有了参与反贫困事业的自觉意识,但仍存在紧迫感不够强、潜力发挥不够充分、方式途径单
一、大学与政府、社会互动协调共同反贫困的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进一步激发大学的反贫困热情,增强反贫困意识,形成大学、政府、社会三者间的良性互动,为推进全球反贫困进程做出现代大学应有的贡献。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中,与会政府官员和国内外专家学者还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民
族学、教育学等广泛的视野,对反贫困理论、方法与区域模式,宏观政策供给和反贫困的政策需求,反贫困要素投入,反贫困效果评价,社会扶贫,民族地区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等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深入研讨。
通过富有成效的热烈讨论,会议在若干反贫困问题上形成了共识,取得了丰硕成果。会议签署了《加强扶贫国际合作的“成都宣言”》,发表了《加强区域扶贫合作,促进西部和谐发展的建议》,会后还将编印出版《“反贫困与国际区域合作”国际研讨会文集》。会议还对国务院西部办、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世界银行共建的四川大学“中国西部反贫困研究中心”进行了授牌。
(朱振国、川达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