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马子跃的人都知道他有着浓浓的长征情结。不光因为从未间断的几十年演绎,还由于
在马子跃大量的收藏中,有一份不轻易示人的特殊签名。那是一张再普通不过的白纸,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五星,别无其他符号,再无任何文字。那是2004年的一天,马子跃随团到江西瑞金演出,他像以往一样诚恳地请求每一位健在的老红军签名。“我不会写字”,一位老红军握着笔的手苍老而干枯,善良的眼神里只有朴实的微笑,“那我给你画一个五星吧!”“五星?”刚刚还略显尴尬的马子跃顿时热泪盈眶。“是啊,代表着革命、胜利和信念的红五星就是老人的名字,是千千万万红军的名字,是那些一同走过二万五千里的战士共同的名字。”谈起这个特殊的签名,马子跃至今不能平静。
图片说明:马子跃指着照片说:“这就是我。” |
“这就是长征的魅力”,马子跃眼噙着泪,“你想想,一个生命意识行将熄灭的老人,在他人生最后的记忆里,留下的惟一意识竟全部属于长征!”
马子跃进一步解释道:“长征,中央红军一共走了一年零两天,一年零两天的事我们却说了70年还没说完,《长征组歌》唱了40年还在唱,观众还要听,为什么?因为长征的精神已经融到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了!”沉寂了片刻,“这样动人的故事还很多,你们要听,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呐。”
2002年8月2日,北京保利剧院里,马子跃身着红军服,与战友文工团的演员们一同走上舞台,站在了合唱团最后一排右手第二的位置,一如37年前。1965年8月,《长征组歌》首次公演,他就是站在这个位置。当时20出头的他还是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战友文工团里最年轻的演员。40多年过去了,“新兵”早已成长为将军,当年初出茅庐的小演员如今已是年逾花甲的老艺术家。马子跃谈到2002年《长征组歌》的第1000场演出时,仍旧激动万分:“《长征组歌》红了40年,演了1000场,我也唱了1000场,这是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我很幸运见证了、经历了这个奇迹!我完成了团里几百名战友和几代人共同的心愿!我为能演唱这部红色经典而骄傲!”
在记者采访的3个小时中,马子跃虽然情绪时有变化,但双手几乎一直垂放在腿上,可是在那一刻,讲述第1000场演出的时刻,他却在不断打着手势,尽力描述内心的感受。一个将自己的名字系于红色经典四十余年的人,一个将自己的青春、热情和全部执著献于红色经典的人,一个将红色收藏诉诸于生活点滴的人,他的生命,早已与《长征组歌》融在一起,相生相息。
当被问到怎样保持充沛持续的热情来演绎《长征组歌》的时候,马子跃动情地说:“对我来说,唱组歌不是累,而是一种享受。在一个多小时的演唱里,能使我想起很多事。想起1965年肖华将军含泪讲长征;想起1966年周总理带我们团去欧洲演出;想起1975年复排组歌时的情形……”他燃起一支烟,微微扬起头,望向窗外,就像回到了从前的岁月。“对我来说,每次演出都会带给我不同的体验。当你来到遵义、来到兴国,所有百姓和你一起唱、一起朗诵、一起流泪;当你身后的布景由舞台道具换成了遵义会议会址、换成了烈士纪念碑,你会感到每一次唱的《长征组歌》都只属于那一次!每次都像是重走了一回长征路,都让我含泪、铭记、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