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大星光:高擎“民族”旗帜

2006-08-3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近来,投资高达3亿元的电影《长城》和另一部已有2亿元投资的电影《花木兰》,成为当今影坛的热点。作为投资方和制作方,北大星光集团为何如此向中华民族传统题材进行大投入呢?最近,笔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集团总裁倪鹰先生。

转战“民族”题材

2006年之前,善于捕捉时尚题材

,恐怕是多数人对于北大星光的既有印象,像电视剧《男才女貌》和电影《情人结》等,在年轻人中有着极深的印象。那么,为什么在前几年一连推出几部收视飘红的青春剧后,又突然如此将重心转向重大的“民族传统”题材?倪鹰认为两者并不矛盾:“我们并不是要放弃自己的优长。但要想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赢得利润回报和文化声誉,还要套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真言。”他说:“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带给我们的题材优势,不能将这些优质资源拱手相让给外国来拍。既然美国迪斯尼能把《花木兰》拍成一部脍炙人口的动画大片,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将本民族的东西以自己的方式展现给世界呢?”

“我看过之前的动画片,那个长得像黑人小朋友、经常耸耸肩的花木兰不应该是我们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花木兰。”倪鹰坚持认为,把握自己的文化精髓,还是中国人自己的解读最为精到纯粹。花木兰这个形象是中国的,不能让外国的形象来演绎和替代中国的英雄人物形象。

谈到《长城》这部影片,倪鹰说:“我们致力于做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媒体,不想做昙花一现的东西。众所周知,长城是我国的标志性建筑,无论是普通游客还是外国总统,到中国参观的一定要到长城。我们有责任把这样一个代表中华民族之魂的伟大建筑搬上银幕,这就是我们投资《长城》的初衷。”

紧扣时代脉搏,深掘民族精粹

相对于不少企业不敢深涉“民族”题材的谨慎,北大星光却笃信旧瓶装新酒的魅力。倪鹰强调,开发民族题材,并不意味着简单复归传统。他说:“我们在挖掘中国民族题材的同时,当然会赋予它新的思想,新的民族内涵。只有赋予民族题材以新的时代意涵和审美趣味,才能为‘民族品牌’注入长久的生命力。”

“在民族题材的把握上,深掘也是一个关键。”倪鹰认为,开掘“长城”这样一个厚重的题材,决不能做简单的处理。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它的历史本身就凝聚着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虽为军事产物,当初却是为抵御战争、防止战争而造,因此它又是和平的象征。它在抵御匈奴入侵的同时,客观上成为了我们民族碰撞与融合的历史见证者。通过提取发生在长城身上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来反映民族文化和精神瑰宝,这就是我们这部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倪鹰强调,只有通过我们自己的深度阐释来品味我们本民族自己的文化精华才能最终赢得市场,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把握历史机遇,全力锻造“民族品牌”

“从目前中国电影发展趋势上看,只有做民族的大题材、大品牌,才能更有影响地走向世界。”倪鹰的这一理念决定了北大星光鲜明而又坚定的“民族品牌”之路。

“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我们电影业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倪鹰直言,北大星光制定的“民族品牌路线”正好可以乘“人文奥运”的东风。中国电影界也应全力以赴,以打造民族精品的品牌意识来推介中国的深厚文化。民族题材的影片显然是不能在此时缺席的。我们的思想是做出那些本民族所独具的,同时又能打动外国人的作品。

倪鹰承认,想要形成我们自己的品牌影响力需要一个过程。“所以2008年以前我们不会考虑赚钱,而是专心研究如何打出我们自己的牌子。”他强调,优质品牌的培养取决于文化产业的每一个环节。从创意到执行,从资金到渠道,从人才到领导。尽管,相比于国外,我国的影视产业起点较低,然而倪鹰仍显得信心十足。他指出,毕竟除却丰厚的文化资源,我们还拥有13亿人口和7000万海外华人的市场资源,实现良性循环并不很难,等品牌一旦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就随即产生。“关键在于是否有更多的力量介入民族题材,是否能够坚守民族品牌路线。”倪鹰如是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