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包起帆的过程中,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对读书的热爱。包起
包起帆将这种创新方法归纳为“寻找交叉点”,综合起来说有二个。第一个,是世界上最新的科技发展前沿和自己本职工作发展方向的交叉点。例如:除了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之外,自动化是当前世界集装箱码头发展的一个方向,中国码头也有实际需要,两者结合,他们就又开发出了中国港口的第一个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另一个交叉点,是世界上已经成熟的科技成果,和自己本职工作中碰到的难题的交叉点。譬如:在国际上日趋成熟的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技术,与中国集装箱码头急需提高效率这个难题的交叉点,由此他们开发了“现代集装箱码头智能化管理技术”课题;又譬如,在公共交通领域已经基本成熟的车辆混合动力技术与码头集装箱轮胎吊的耗油成本居高不下这个难题的交叉点,他们开发了“混合动力节能型集装箱轮胎吊”课题。包起帆说,要找到这些交叉点,就必须“通过三个途径”来为它做知识准备。第一,不断更新知识,夯实理论功底,打好专业基础。第二,通过媒体、研讨会、展览会,以及与国外的业务谈判、技术交流来广泛吸纳国际前沿技术,不断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第三,长期保持对新生事物的关注和好奇心,勇于对现有的问题提出质疑,勇于挑战权威和传统的观念。包起帆也确实是通过这三个途径来不断地强化、更新和提高自己的。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持续和科学的学习,是包起帆持续创新的不竭源泉,而科学的学习方法,则是他解开各种难题的金钥匙。包起帆的“三个途径”和“二个交叉点”几乎是可以互为因果的:通过前者他有了广博的知识信息,通过学科交叉,互相渗透,他产生了新的创意。而那些完全创新的交叉点,又成了他新的学习点。难怪他可以从一个普通的码头工人,成为一个硕果累累的教授级高工,成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国内著名大学的兼职教授。
包起帆调到了上港集团领导层后,曾经反复谈到,一个人单打独斗搞发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留给我们的发明项目都是高难度的,没有一个团队是攻不下来的。确实,在包起帆的身后,始终有一个共同奋斗目标的创新团队。十多年前,我为筹拍电视纪录片在港务工人中广泛采访时,曾经听到过一个故事:包起帆搞抓斗创新,第一次获得了10元钱奖金,他想把它分给所有参与和帮助过他的同事,但是只有10元钱,怎么分?他就买了香烟分发给单位里每个有联系的同事,连看大门的老工人都没拉下。这就是包起帆对名利的态度,也是他一以贯之的原则。
上港集团技术中心的一位高工对我说:“跟着包起帆搞创新有奔头。他作为搞科技的带头人,总能选出比较好的课题,这是因为他的信息量比较新、比较大。选题虽然不是一下子就很准,但总是八九不离十。开始大家都还看不出究竟好在哪里,但随着项目的推进深入,就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了。所以大家信服他。”
许多同事认为,尽管自己过去长期从事科技工作,但真正的长进还是从和包起帆一起搞项目开始,同他一起工作,可以不断学习、锻炼、提高。所以创新科研项目的成功,不仅包起帆一人有所作为,更带出了一大批人。由此我发现,包起帆总是在以自己的创新经历,提醒和激励旁人:没有作为就不可能改变地位,而只要立足岗位,立志创新,每个普通人都有可能创造奇迹,提升自己,造福社会。
包起帆刚刚进码头工作时,正逢“文革”非常时期,家里的经济非常拮据。他的父亲患有气喘病,长休在家,有一段时间,好多天整夜咳嗽,因为没有劳保,熬着不去医院。包起帆心疼不过,无奈之下,便到码头医务室配了一瓶半夏露拿回家给父亲喝。谁知道父亲见了非常生气,说你的劳保是国家给你的,我没有劳保怎么能喝,他还教育包起帆做人应该钉是钉,铆是铆,实事求是。这件事情给了包起帆刻骨铭心的印象,他说,从此,凡是大事小事,他都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去对待了。
2005年10月,经过包起帆多次奔波,在交通部的鼎力支持下,带有电子标签的集装箱班轮航线终于在上海和烟台之间开通了。但是好事多磨,到了12月,烟台遇到了50年不遇的暴风雪,积雪有一米多深。上海科研组的十多位同志留守在那里做现场测试,困难重重,苦不堪言,好几位同志还因为滑跌而摔伤了。正在这关键时刻,包起帆却又因过度劳累发高烧住进了医院。平时他很少有时间看电视,住了院才在病房看了新闻,于是得知了烟台的情况。当时他心急如焚,因为他担心试验在这天灾中夭折。为了给同志们鼓劲,为了把这场试验坚持下去,他不顾自己大病未愈,不顾医生的劝阻,连家也不回就从医院直奔机场赶到烟台。当时在场的一位高工后来这样对我说:“包总在这么冷的天带病真诚地来看我们,大家都热泪盈眶了,士气鼓舞很大,这个测试后来就进行得很顺利。”
立志创新的人,只有全心全意,倾注真情,才能真正做到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包起帆的创新之路就是这么走出来的。
包起帆也有遗憾和内疚,他非常想在事业和家庭之间有一个等量的天平。他的内心总在承诺:等这个创新项目完成以后,一定要留给家庭的时间多一些。但是后来却总是新的项目越来越多,需要他全心全意的投入越来越多,顾及家庭的则越来越少。
有一次我上门去采访,问起他儿子的情况,包起帆介绍说:“我儿子是1981年出生的。”话音刚落,一旁的妻子就略带责怪地指正他:“儿子是1980年出生的,你的宝贝抓斗才是1981年搞出来的!”出了这么大的误差,大家都笑了,包起帆忙向妻子连连道歉。说到儿子,包起帆确实满心愧疚,因为儿子出生时,他正忙于研制抓斗,常常几天回不了家,即使回到家中,心思也全在设计图纸上,根本无暇去照顾儿子。
包起帆的创新历程里面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为我们全国人民树立了一个现实可学的榜样,带来了深远的精神启示:每个劳动者,只要想远航,就能岗位成才,就能创新立功,就能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就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从而为我们建立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图为包起帆在介绍港口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