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的志愿者愿意留下来
这是一群来自内地的大学生。
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年轻人一样,他们唱着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读着诗篇“西去列车的窗口”,来到新疆,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才华。
当服务的时间过去后,他们并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而是选择留在新疆工作,把新疆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这片热土。据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统计,自2003年在新疆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来,共有近3000名志愿者来到新疆13个地州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2个师(局),开展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工作。到2006年9月1日,有560多名志愿者在新疆实现了长久就业,其中80%留在县乡等基层单位工作。目前,有62%的志愿者愿意留下来工作,成为一名新疆人。
问他们:为什么选择新疆?回答惊人地一致:“新疆是我们建功立业的好地方。”
“这里能让我的才华更大发挥”
付静,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一中的一名教师。当年,她作为志愿者来到这里,并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扎下根来。日子在忙碌中过去了,她的工作得到了学校教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她回到深圳,顺利地找到工作岗位。面对繁华的特区,她的心却对新疆、对昌吉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一番思想斗争后,她最终选择了回疆。“这里能让我的才华更大发挥,我的人生价值在这里可以更充分的体现。”面对不同人的看法,付静回答道。
在阿克苏地区乌什县服务的胡雪娟,让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刮目相看。这个阿克苏地区最偏远的小县城,一直因为交通等问题觉得自己远离中心城市,是胡雪娟这个志愿者,第一次让他们感到世界离自己这么近。胡雪娟利用自己的所学专业知识,克服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不利因素,成功地建成了乌什县政府网站和公安服务网站,开发了乌什县党政机关网络办公系统,让乌什县第一次成为全地区最活跃的县,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中有的成为学校教学骨干,有的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有的医术得到明显提高,有的被所在县党委政府委以重任。木合塔尔・托合提一到喀什地区疏附县吾库萨克乡就被任命为乡团委副书记,后又被任命为依拉库拉村的党支部书记。服务于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王洪生由于表现突出,被聘为县电子政务中心的副主任。就如他们自己所说:“上大学,服务西部,就是为了找到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在新疆服务期间,我们找到了这个位置,所以我们选择留下来,就是为了更好地在这个位置上贡献自己的才华,为西部大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是为了拴心留人”
安朋朋,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成职教中心服务。他最大的感触是,来新疆后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他记得最清楚的是,在出征仪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亲自到会向他们介绍新疆情况,自治区政府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给他们授旗,并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唱响了“到西部去”的时代强音,体现了一代大学生的思想境界、社会责任和挑战精神。希望你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困难条件下奉献青春。
巴音郭愣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委副书记徐江亲切看望了志愿者,要求相关部门站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战略高度,精心组织、妥善安排,切实为每一个志愿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各位志愿者安心、放心工作。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团委书记李敏专门走访一些受援单位,详细询问每位志愿者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鼓励大家敢于创新,尽快融入当地生活,共同为霍城县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排队为志愿者购买春节返乡车票,从2003年起连续3年――这是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项目办做好服务工作的一个细节。他们在争取志愿者留在新疆工作方面想尽办法,先后与自治区多家单位共同下发了志愿者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加分政策,通过各种渠道向用人单位推荐志愿者。2004年服务期满的153名志愿者,就是经他们的推荐,使其中59人实现在新疆就业。2005年,150名志愿者参加自治区公务员招考,78名进入面试。
良好的服务,让志愿者产生了新疆是自己家乡的感觉。谈起这一切,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组书记张文全感慨地说:“志愿者来到新疆工作,是他们奉献精神的体现,我们做好服务工作,就是为了拴心留人。只有将更多的志愿者留在新疆,才能为新疆的大发展贡献更多的聪明才智,才能解决新疆发展急需的人才难题。这样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做好。”(本报乌鲁木齐9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