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今夏,灾害应急机制起了大作用

2006-09-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白英 我有话说
今年是我国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一年,台风、洪涝、泥石流以及干旱,连番考验着我国的灾害应急机制。据民政部统计,7月份全国受灾人口达14635.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591.7万人,因灾死亡978人,失踪310人,倒塌房屋59.3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88.2亿元,与灾害相对应的,我国先后启动国家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13次,三
级响应4次。

怎样看“每日灾情通报”

据了解,我国今年的灾情是1999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灾害频繁发生,且持续时间比较长。截至目前,已有2209人因灾死亡,紧急转移人口超过1300万人,直接灾害损失超过1800亿元,倒塌房屋150万间之多。特别是台风“桑美”,登陆瞬间福鼎沿海20公里之内的房屋无一幸免;福鼎市7万多口渔排网箱被毁,近千艘渔船沉没。

今年的灾害这么多,因灾死亡人口等数字,在上报过程中会不会发生瞒报现象?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灾情数字不必隐瞒,而且也不可能瞒得住。”他说,我国对灾情的数字早已解密,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对灾害死亡人数不许隐瞒,民政部和相关部门去年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将灾害死亡情况如实公开。如果隐瞒灾情延误救灾,那是在犯严重的错误。

“可能有些人对我们每日灾情通报中采用的‘多少多少人因灾死亡’的公布方式存在一些误解。”王振耀指出,由于各地公布灾情信息的方式尚不完善,有时表述得不够精确,让人们误以为初报的数字就是最终的结果。他告诉记者,灾情数字的澄清需要一定时间,灾害发生的当天,一般无法统计出准确的死亡人数,核实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弄清死者的姓名、地址等各种身份资料,需要近一周的时间。特别是灾害使当地的通讯陷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就更增加了灾情统计的困难。另外,由于现在流动人口数量比较大,也会增加精确统计的难度。

灾害救助应急系统正在运作

电话号码为83559999的办公室是灾害应急联络枢纽,这里汇总了全国县级以上的民政局长、主管局长和救灾股长的办公室电话、家庭电话和手机号码。每当灾害发生,中央可以直接联系到灾区一线的工作人员,了解相关情况,及时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地方各级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报告相关情况,联系相关人员。

2006年7月14日12时55分,今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在福建省宁德霞浦北壁登陆,中心最大风力11级。台风登陆后,83559999随时跟踪台风路径,及时了解第一线的受灾情况。7月16日,星期六,民政部救灾救济司的各个办公室依旧十分忙碌,工作人员全部到岗,随时关注灾情发展。14时,他们将福建的四级救灾应急响应提升到三级。15时,将针对广东的四级响应也提升到了三级。20时,在分析了“碧利斯”对浙江的影响后,启动了救灾四级响应。17日11时,通过83559999将“碧利斯”对广西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后启动了救灾四级响应,18日20时,又将广西的响应提升到三级。三级响应启动后,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及时组建国务院救灾工作组,5、6个小时以后,工作组就已经出发前往灾区一线,了解灾情,帮助地方开展抗灾救灾工作了。

四个级别响应机制迅速行动

2005年,国家正式颁布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对每一级响应定出了具体严格的标准。一级响应由副总理决定。二级响应由民政部部长决定。三级响应由民政部主管救灾的副部长决定。四级响应由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决定。

王振耀说,四个级别的规定十分具体,详细到四级响应必须由司局长带队,三级响应由副部长带队,二级响应由部长带队的程度。2004年“云娜”台风,预测是22时登陆,可20时就登陆了。从21时开始,灾区就有死亡人数上报,同时浙江省民政厅的工作组在现场也不断报告情况。到22时,民政部了解到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00人。面对灾情,救灾救济司紧急开会讨论,并立即向民政部李学举部长汇报。刚刚吃完降压药的李学举部长听后立即指示:“启动救灾二级响应,组建救灾工作组,乘明早第一班飞机赶往灾区”。早上7时,在首都机场,国务院领导打电话给李学举部长,委托工作组赴灾区查看灾情,指导抗灾救灾工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受灾群众。

把救灾款送到群众手中

救灾款是一个“高压线”,如何分配使用,民政部为此制订了相当严格的规定,从中央拨款到地方分发,救灾款实行全程透明。中央下拨的每笔救灾款,民政部都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据民政部统计,去年中央下拨救灾款40亿元,今年截至目前中央已拨救灾款30个亿。

“日前的救灾体制,不仅继承了过去开仓赈粮的传统,而且进行了根本性的健全、提高、完善。”王振耀说,现在我们规定的24小时之内,必须对灾民救助到位。在发生大灾的时候,24小时之内,中央的救灾官员要到达灾区现场,落实灾民的居住、穿衣、吃饭和饮用水问题,让有病灾民能够得到及时治疗,让孩子们能够继续上学。他说,尽管这些规定还需要进一步健全,但是效果已经在工作中得到体现,救灾的应急能力和工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在灾区恢复重建的过渡期,如何保证所有的灾民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是关键。《灾民救助卡》是基层民政救助灾民的管理制度之一。对确需政府救济的灾民,县级民政部门统一编制《灾民救助花名册》,三榜定案。每个灾民的损失状况,村村张榜公布,群众认可后,公布发放救灾粮、救灾款数额。灾民凭《灾民救助卡》领取。救灾款发放不仅有备案,而且要上报。目前,在灾后重建工作中,重庆、广西、云南、浙江、广东、湖南等许多重灾区都推行了《灾民救助卡》管理制度,实行按卡拨款、按进度拨付,确保了救灾资金的专款使用和重点使用。“只有让每个受灾群众都参与监管,才能保证救灾款物真正落到困难群众手中。到目前为止,救灾款物发放整体上是安全的,受灾地区的群众是满意的。”王振耀说,我们的救助制度,就是在及时救助的同时,又能让每个灾民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受损失的情况和应得到补助的资金、物资,就是要使救灾成为政府的责任,使救灾在比较公开、透明、规范的程序保障下进行。

目前应对极端灾害尚缺乏经验

王振耀说,尽管目前每次灾害袭来,我国都能及时启动预案,但应急机制也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在如何有效应对个别极端的气候现象方面。在超出了传统经验以后,究竟如何处置,还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

比如这次对台风“桑美”的防范,根据以往应对台风的经验,在港湾里一般是完全可以躲避台风袭击的。但是,“桑美”台风竟使沙埕港的港湾内出现了13级台风,导致当地损失很大。这样一种奇特的袭击,在人类抗击台风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另外,在应急体系的建设、装备、联络和物资的运输等方面,我国的应急机制还有不少缺陷,比如在电力、通讯设施全部中断时,怎么保持联络和消息畅通,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并解决。

民政部表示,要保证救灾款物发放到有困难的群众手中。图为浙江温州苍南县金乡镇河头村的灾民在领取大米。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大灾面前,及时恢复通讯至关重要。图为广东电信部门员工在“碧利斯”强热带风暴肆虐期间抢修光缆。(资料图片)

链接:◆我国处于欧亚、印度洋、太平洋三大板块交会地带,季风性气候和复杂的地形地貌,造成自然灾害多发。除地理因素外,全球变暖也是原因之一。

灾害在我国有较强的社会性。每年都有7000万人需要救助,严重时甚至有4亿人次受到灾害的影响。

◆我国自然灾害管理的基本领导体制是: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灾害分级管理。目前,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已基本确立,以《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为依据,国家减灾委员会作为国家自然灾害救助的应急综合协调机构,负责全国抗灾救灾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则承担着减灾和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工作。中央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灾害的应急机制、协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监督督察机制的完善和建立。

◆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主要有四个内容,一是地方报告灾情,包括死亡人口或紧急转移人口、倒房等,在一个省内,几个地区加起来只要超过30人,民政部就要启动四级应急响应。救灾救济司就要进入值班状态。二是联合组建工作组,24小时内到达灾区。三是救灾物资24小时之内要救助到位。即使给灾民发放一瓶矿泉水或者一袋方便面,也可以使灾民得到帮助和安慰。四是中央应急资金72小时内下拨到灾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