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军区某坦克修理大队总工程师罗兴宏,被官兵称为“敢吃装甲维修‘螃蟹’的人”。为在不改变履带销尺寸、结构、材料的前提下,增强其韧性和耐磨损性,吃掉我军装甲维修史上这只“螃蟹”,罗兴宏领衔攻关,经过数百次试验,最后成功将履带销寿命提高200小时以上。今年7月,罗兴宏被广州军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军区
罗兴宏与坦克打交道36年。一次野外抢修,罗兴宏发现,沿袭多年的坦克修理模式存在严重弊端:流水线作业的维修方式,如“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修一辆坦克竟要分底盘、电器、光学、军械、钣金六班人马。罗兴宏大胆提出“单车大包干”修理模式:即每个修理兵一专多能,一个班包修一台坦克。一年之后,这一招便在一场实战中大显身手:罗兴宏和他的战友凭借“单车大包干”修理模式,快速地让一台台负伤的战车起死回生,驰骋沙场。后来,这一战时修理模式被写进《全军装甲兵业务管理规定》。
凡是制约装甲装备战斗保障力的“拦路虎”,罗兴宏都要去“碰一碰”。
传统的坦克发动机中心线校正法曾是坦克修理中的一个“老大难”:运用书本公式化的老方法运算,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很容易出差错。一次野外训练后,罗兴宏产生了用图表工具化代替的想法。这一课题涉及面广,知识深奥,军内外坦克维修专家都一直未能攻克。听说罗兴宏要搞发动机中心线校正工具革新,大家议论纷纷,更有人讥讽罗兴宏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罗兴宏没有退却。在一无经费、二无设备的情况下,他一边自学物理、数学、力学、工程等有关理论,一边反复试验,终于研制成一种直线计算尺。经检验,基本达到技术要求。但罗兴宏没有停步。为利于大家掌握、又便于计算结果,他决心把直尺改为圆形等分计算尺。这一“折腾”,又是3年。历经几十个方案的试验和数千次演算,罗兴宏研制的简便快捷而又准确到位的“发动机中心线校正计算器”终于问世。这一成果既保证了坦克维修质量,又使工效提高十几倍,获得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奖。
2002年初,上级批示大队修建某型坦克修理间。大队党委会上,罗兴宏投了“反对票”,指出此型坦克已经过时,应该着眼刚刚装备的新型坦克和装甲车,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光电信息维修平台。有人说:上级让办的事,经费也拨到位了,何苦费劲另起炉灶,惹得上级不高兴;但罗兴宏坚持。他带着大队党委拟定的改建方案找到上级,得到支持。2003年10月,一个拥有30多套我军目前最先进、兼容性能最好的、能检测新型主战装甲装备的光电信息检测中心终于建成。仅仅半年,大队就具有动态维修、野外维修保障能力。
正是凭着这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罗兴宏和他的战友瞄准未来战场的需要,攻克装甲装备维修保障的一个又一个“顽症”:攻克坦克火炮复合封存法、机械设备零部件清洗剂等科研项目22项,其中8项获军队科技成果奖,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对14套维修设备和工具的进行技术改造;完成全军坦克维修改革赋予的15项零部件的革新任务。
这些年来,罗兴宏为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练就一身维修部队现有装甲装备的“绝活”。一天,一台修复后的坦克试车时发出不正常啸声,几个部队技术骨干和地方厂专家总也查不出“病因”。闻讯赶来的罗兴宏冲转向离合器外表部喷了一口水,说:“问题出在这里。”官兵们拆开一看,果然是制动鼓螺拴装长了,导致离合器处于半摩擦状态。在场的人无不啧啧称奇。
官兵们说,罗兴宏修过的坦克就像新的一样,好使。专家们说,罗兴宏修过的坦克可以挂免检牌。这些年里,罗兴宏参与维修的2000多台(次)装甲装备,无一退修;多次带队参加总部、军区组织的装甲装备维修技术大赛,次次名列前茅;多次被总部、军区评为“先进技术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