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两岸文化一脉传

2006-09-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吕峰鹏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我有话说

闽南漳州有座古建筑,名叫赵家堡。2005年秋,这座古建筑被“克隆”到台湾桃园县,也叫赵家堡。前不久,这两座跨越海峡的赵家堡联手出版发行了《赵家堡族谱》,并被收入台湾寻根网,续写着两岸人民血脉相连的佳话。

这是漳州积极推动闽台文化交流向纵深发展的一个缩影。

侨乡漳州与台湾一衣带水,是

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也是台商投资的密集区,现在2300万台胞中,祖籍福建的约占总人口90%以上,其中漳州的近800万人,约占35.8%。近年来两地从语言、饮食、生产劳动,到民间信仰、文化艺术、学术交流等方面,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有效地增进了两岸民众对两岸同根同源的认同感。

民俗交流增进两岸认同

今年4月份,漳州市政协在对漳州姓氏迁台情况以及相关台港澳名人进行全面梳理时发现,明清时期,漳州至少有98个姓氏迁移到台湾。这些移居台湾的漳州先民,把民间信仰神明也带到台湾并广泛传播。

陈元光是唐代开发漳州的重要人物,对漳州建府、传播中原文化起到重大影响,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现在台湾的开漳圣王陈元光庙超过300座,另有和漳州民众信仰相同的神明,如保生大帝吴本达250多座、东山关帝庙大小950余座,信众均达数百万人。

去年以来,漳州市以打造“开漳圣王文化”品牌为龙头,带动云霄、漳浦威惠庙,龙海白礁慈济宫、芗城武庙、孔庙、南山寺,东山关帝庙、平和三平寺等宫庙,着力做大漳州对台民间信仰交流平台,使之成为加深漳台民众亲情的一条重要精神纽带。

一段时间来,漳州先后举办了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开漳圣王巡安民俗活动、白礁慈济宫吴真人诞辰颂典仪式及东山关帝神像、威惠庙开漳圣王神像赴台巡展等两岸民间信仰文化交流活动,在海峡两岸产生强烈反响。去年底,台湾区开漳圣王庙团联谊会组织中南部9个县的15家威惠庙主任委员和新家坡保赤宫组团共上百人专程来漳开展“寻根之旅”。特别是今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家回到祖籍地漳州龙海马崎社祭祖,按闽南的风俗举行上香、酹酒、献物等祭拜仪式,并当场挥毫题词:“明心见性,垂教后嗣,积善福世,上继祖德”,与乡亲共勉,在全世界尤其是台湾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如今,前来漳州寻根谒祖、观光旅游及投资考察的台胞和海外侨胞更趋热络。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漳州市部分宫庙与宗祠共接待台侨胞104个团组4585人次,其中,民间信仰宫庙交流90个团组4329人次,寻根谒祖宗祠交流14个团组256人次。

艺术交流深化两岸亲情

漳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芗剧、潮剧,锦歌、南音、竹马戏,布袋木偶戏、大车鼓舞蹈,还有芗城灯谜、漳浦剪纸、诏安书画、华安玉雕等等,都是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艺术资源。

台湾的木偶戏是漳州移民开发台湾时带去的独具地方特色的一个戏种,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和喜爱。随着漳州对台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广泛开展,漳台木偶艺术交流呈现喜人景象。2001年,台湾台南丽明歌仔戏团和素有布袋木偶戏翘楚之称的明兴阁掌中木偶剧团首次来漳展演交流。今年3月,漳州木偶剧团又迎来了台湾“苏家班”木偶戏团的到来,两岸木偶剧团共同分析市场前景,共商发展大计。

木偶戏的深入交流与发展只是漳台文化艺术交流的一个典范。近年,漳州市各地积极发掘这些富有闽南本地特色的民间文艺,以艺会友,为两岸文化艺术交流,深入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空间。

今年4月,漳州市还举办了首届“台商协会杯”海峡风闽语歌手大奖赛,来自台湾、上海及厦门、泉州、漳州等地的278名选手参加比赛,并收到50多首闽南语原创歌曲,有效地推动了海峡两岸闽南语文化的交流。

漳州是重要的茶产区,茶文化是漳台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漳州拥有全球最大的茶业连锁集团――台资企业天福集团,有世界规模最大的茶博物院――天福茶博物馆。为此,去年漳州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茶文化节,通过举行茶艺表演、茶王赛、茶产品展销、茶文化摄影和书法展等活动,进一步推动漳台茶文化、茶旅游的发展和繁荣。

近几年,漳州还多次组织书画家到台湾举办“个人书画展”、“海峡两岸书画作品展”和“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漳浦剪纸精品展”,连续举办四届“漳州中华灯谜艺术节”,并同高雄市谜学研究会建立了交流机制,设立了海峡两岸谜学基金会等,有效地扩大了海峡两岸书画和灯谜艺术交流与发展。

学术交流升华两岸情缘

目前,以戏曲艺术、历史人物、风土人情和经贸合作等为内容的漳台学术交流日渐增多。

“开漳圣王文化”涵盖了陈元光及其家族和属下部将开漳建漳的历史,也包含从唐至今闽、粤、台和东南亚地区民众对陈元光的祭祀活动。现在台湾“开漳圣王文化”有广泛的民众基础。近年来,漳州市通过成立“开漳圣王文化学术研究会”,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开漳圣王庙宇文化的调查摸底工作,加大“开漳圣王”文化的研究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广大台胞对“根”、“祖”、“脉”的认同,短短几年,台胞来漳进香600多个团次3万多人次。

芗剧(歌仔戏)是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一,它的前身是台湾歌仔戏。歌仔戏又是由漳州一带的锦歌、车鼓、采茶和以后传入台湾的四平戏、白字戏、京剧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经过糅合吸收后形成的一个新兴剧种。如今芗剧(歌仔戏)是全国360多个剧种中唯一根植于海峡两岸的地方剧种,受到两岸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如今有关芗剧(歌仔戏)的学术研讨,成为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的一大亮点。

林语堂是漳州籍现代著名作家,其影响广播世界。漳州通过启动林语堂研究基金、建立林语堂纪念馆、出版林语堂学术研究论文集、举办《走近大师》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弘扬林语堂先生爱国爱乡之情,推动林语堂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借助林语堂塑像揭幕活动,漳州还邀请林语堂的海内外亲属前来参加,并在林语本堂纪念馆举办林语堂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扩大了林语堂学术思想在两岸的影响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