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于9月9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作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合作为双方关系的全面健康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随着今年10月“中欧科技年”活动的正式启动,双方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将为中欧关系注入新活力。此次峰会前夕,中国驻欧盟使团靳仲华公参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靳
20多年里,有两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2003年“非典”期间,欧盟积极参与防治工作,动用资金1500万欧元,迅速与中方在防疫、诊断和疫苗开发等方面建立了8个合作项目,双方合力为及时控制“非典”疫情传播作出了贡献。二是欧盟在各种场合和文件中一再提及,中国在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选址问题上对欧盟的支持,从2003年谈判开始,即使在谈判最为焦灼的时候,中方都始终站在欧盟一边。中国的这一立场为各方最终在今年5月同意把反应堆建在法国的卡达拉什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靳仲华说,岁寒识松柏,路遥知马力。中、欧在发展科技方面的广泛共识,不仅为双方科技合作奠定了基础,而且充实了双方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7年欧盟将开始执行第七个研究与发展框架计划,中国推动重点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发展的“973”和“863”计划也在全方位展开。为“总结经验、展示成果、放眼未来”,双方决定在本年度中欧首脑会后,全面启动“中欧科技年”活动。届时,内容丰富的主题展览、高层论坛和专家研讨会等活动将分别在中国和欧盟成员国内展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和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平稳发展,中欧在“伽利略”计划、信息、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氢能等领域的科技合作正在进入有实质性成果的发展阶段,并将带动双方企业间更广泛的合作。展望未来,靳仲华公参充满信心地说:“中欧科技合作的前景广阔,未来20年,双方合作的成果将会更大。”(本报布鲁塞尔9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