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决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的。要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第一,深化改革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十一五”规划既是一个指导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规划,也是一个指导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深化改革的规划。要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深化改革,着力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克服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加快发展的任务很重,深化改革的任务也很重。“十一五”规划把深化体制改革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实行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能源资源节约的财税制度;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要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些方面,关系到改革和发展的全局,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问题的解决,既体现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又明确了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
第二,深化改革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内在动力。改革开放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动荡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严峻考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实践证明,我国过去28
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靠的是改革,要确保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根本出路还是要靠改革。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必须依靠进一步深化改革。只有深化改革,进一步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才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广大人民和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加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不断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
第三,深化改革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改革开放28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形成,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总地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这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只有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破除生产力发展的各种障碍,才能化解发展中的不利因素,突破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途径在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改革步伐,通过深化和推进改革,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首先,必须完善体制机制,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制度保障。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顺利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就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保障。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机制,才能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多方面协调发展,也才能实现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形成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真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合理有效的体制机制,才能形成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共同发展的格局。同时,也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政绩评价标准、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使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
其次,必须着力解决发展和改革中的重点问题,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按照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要求,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其他各个方面体制的改革。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积极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的新途径新方式,不断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进一步克服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争取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证。要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要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约能源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等等。
再次,必须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深化和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必然涉及社会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坚持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在全社会形成推动改革的高度共识和强大动力。要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认真解决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收入分配、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变化,真正使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深化改革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我们要完成改革攻坚阶段的重大任务,不仅要加大改革力度,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且还要加强对改革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妥善处理好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关系。
一要处理好总体指导和统筹规划的关系。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是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既涉及生产关系,又涉及上层建筑,既涉及国内体制、制度和政策,又涉及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任务重,难度大。加强对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有利于及时决策和科学决策,有利于降低改革成本。必须按照从实际出发,全面部署、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协调推进的要求,做好改革的总体指导、综合配套和统筹协调,做到既敢于攻坚、积极推进,又兼顾各方、积极稳妥。必须统筹推进宏观经济改革和微观经济改革、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必须看到深化改革面临许多深层社会矛盾和更加复杂的利益关系,努力协调好各方面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减少改革阻力,增强改革动力。
二要处理好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的关系。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务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要围绕消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进现代市场体系的改革;要围绕消除不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推进财税、金融、价格等方面的改革;要围绕消除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教育和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要通过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突破性改革,带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进展。
三要处理好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关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要在对外开放中抓住机遇,就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解决制约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的体制性障碍。要着眼于建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通过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优化进出口结构。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到境外投资,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
四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必然会触及深层次的利益调整,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明显加大,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内在关系,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发展是目的,只有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已经取得的改革和发展成果也会失掉。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与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