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青岛大学通过多种渠道实践着这一办学理念,各项事业取
在与城市的互动中促进快速发展
青岛是一座著名的沿海开放城市,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和中心,拥有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品牌之都、中国宜居城市等20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诸多有利条件,为青岛大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优质的办学资源。
在依托青岛办学,与城市的发展互动共进方面,自上个世纪末起,青岛大学就先后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学科调整,每次调整都突出了综合性、应用性与开放性的特色。通过学科调整,青岛大学的学院从最初的4个发展到目前的24个;本科专业从最初的21个发展到80个,增设了与地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44个新专业,加上原有的纺织服装、纤维材料、医学、旅游管理及日语、韩语、德语、法语等传统专业,学科门类几乎覆盖了青岛地区乃至整个山东省的主要经济行业。不仅如此,通过合并、交叉、分解等学科调整,传统学科被注入新鲜血液,新增学科从开设伊始即紧贴国内学术的前沿,学科的优势在与地方的互动共进中凸现而出。近10年来,青岛大学已为社会培养近7万名本专科毕业生及硕士研究生,其中65%的毕业生分布于青岛城区及周边县镇,仅海尔集团在全国的大区销售经理中,青岛大学的毕业生就占到三分之二。
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城市的“内脑”功能,青岛大学专门成立“青岛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专家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历史等方面对青岛的城市定位、远景规划、经济建设、文化走向等课题进行全面攻关。与此同时,青岛大学还结合学科优势,在部分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人文社会学科中增设“青岛发展研究方向”,如现代文学硕士点增设青岛文化研究方向,旅游管理硕士点增设青岛旅游开发与发展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硕士点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增设青岛可持续发展、青岛特色经济研究方向等。在此基础上,青岛大学近几年先后完成了《青岛文化地图》、《青岛城市发展的概念性设计》、《青岛城市形象设计》等项目,目前正在进行《青岛通史》的编写和《青岛学》的系列研究。青岛学研究已经完成框架设计,正组织力量撰写“青岛学研究丛书”,包括青岛学概论、青岛历史、青岛地理、青岛经济、青岛文化、青岛社会等十余卷。
融入青岛,服务青岛,以大学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又以城市文化,反哺大学精神,是青岛大学与城市互动的又一项重要内容。2004年,青岛组织市民展开“城市精神”大讨论,青岛大学的学者承担了该讨论的倡导、策划和理论论证的前期工作,历经两年,最后把青岛的“城市精神”提炼为“诚信、博大、和谐、卓越”。同年,青岛大学制订了《青岛大学服务青岛行动计划》,青岛市政府以正式文件转发全市。该行动计划涉及文化服务、科技合作、项目咨询、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它的成功实施,标志着青岛大学与青岛市的互动步入更加自觉与规范的发展轨道。
借助城市特色打造学校国际化办学品牌
据青岛大学校长夏临华博士介绍,由于历史、文化、地域等因素,青岛具有浓郁的国际化传统。青岛大学正是依托青岛的国际化特色,充分利用国际合作平台,挖掘国内外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打造国际化办学品牌。
1997年,青岛大学与澳大利亚合作创办青岛大学霍尔姆斯学院,这是山东省内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创办的国际合作新型学院。目前,该学院在校生规模为3600人,教师210人(其中外籍教师30人),逐步形成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2004年4月,青岛大学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引入该校全英独有的“灾难管理”专业,并使之成为青岛大学的特色专业。2003年,青岛大学又组建了国际学院,现有9个本科专业,3000多名学生,教育模式融合了国外大学的课程设计,并逐步形成了适应国际化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另外,该校还与澳大利亚、英国、韩国等国的大学合作,培育了国际化办学新的增长点。
青岛大学的国际化办学特色还表现在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学生与国外、境外高校教师、学生进行学术交流与研讨。该校韩语专业、日语专业分别与韩国、日本多所大学合作,进行了“中国朝鲜族移住文化研究”、“中国人学习日语新机制”等专题研究;英语专业与美国高校合作进行“英语实践与研究”;法学院举办“中日韩三国民法制度趋同道路探讨”的国际专题研讨会;德语系组织了首届“中德跨文化国际研讨会”。这一系列课外学习交流活动,大大拓展了青大师生的国际视野。
青岛大学充分利用青岛的区位优势和国际影响,积极举办或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先后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纳什、罗伯特・奥曼等30余位国际著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2002年,该校承办了国际数学家大会对策论及其应用卫星会议。今年6月,该校与美国全球教育联盟合作,举办了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美大学研讨会。广泛活跃的国际交流,展示了青岛大学的办学风采,激发了该校国际化办学的活力。
大力培养外向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自1997年起,青岛大学在山东省高校中率先实施公派学生到国外学习、实习、研修等制度。除了选拔外语学院的学生到国外高校学习外,旅游学院、美术学院、国际合作学院等学院的学生也通过各种国际合作项目到国外高校、企业及学术团体进行交流、学习或实习。自2001年起,旅游学院每年从酒店管理专业选拔30%的大三学生去新加坡希尔顿星级宾馆、樟宜国际机场等知名企业进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训,并建成国外实习基地。今年3月,青岛大学在全校选拔了24名优秀学生,到美国圣荷西州立大学集体培训4个月。今年7月上旬,该校又选拔80余名学生,公派到美、德、法、韩、新加坡等国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交流学习。
借助山东省和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合作项目建立的外语学院德语系,是青岛大学开展国际化办学最早的专业。1993年以来,该系共有120名学生利用鲁巴项目提供的奖学金到德国高校进行半年到一年的学习,约占该系学生总数的50%。这些学生毕业后在青岛、山东乃至全国的对德经济、文化交往活动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004年,青岛大学成为国内高校中为数不多的德国国家德福考试考点。
青岛大学有800多名外国留学生,其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山东省内高校第一。为了吸引更多海外学子来校就读,该校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办法,不断改善留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十五”时期,该校被批准为国家汉语水平考试考点(HSK),被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定为“国家华文教育基地”,成为全国10个教育基地之一;同时,该校还与海外20多个国家的近9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30多所高校建立了正式姊妹学校关系,与20个国外政府机构、组织及驻华使领馆建立了长期的文化教育合作关系。
青岛大学不断改善公共外语教学条件,修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加强教学标准化建设,实行英语教学质量监控。在这些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在近三年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共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53项。1993年,青岛大学医学院在全国医学类院校中率先实行双语教学。目前,该校已有60多个本科专业实行双语教学。该校不断增加国外原版教材和原版图书的引购,图书馆外文原版藏书达4万余册,外文原版期刊300多种。
外向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具备国际化意识、国际化眼界的教学、科研、管理队伍。近年来,青岛大学共派出200余名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以不同形式出国考察、进修或研究、教学。为培育管理者和教师的国际教育理念,该校还采取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如2003年11月,选派26名教学管理骨干赴美国圣荷西州立大学,进行为期8周的高等教育管理培训,培训结束后举行30余场报告会,其效果已经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今年2月,该校从青年教师大奖赛的优胜者中选派5名青年教师,赴美国高校进行2个月的教学观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