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雷专家是这样“炼”成的
张志贤成功处理的爆炸物范围之广、种类之多、风险度之高,是其他人无法相比的。他因此荣立2次二等功、11次三等功,获得了首批“全军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政府特殊津贴、全军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并先后担任工程兵科学试验场科技部副部长、试验场主任、实验所所长。
张志贤对爆破专业的热爱,是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的。
1949年,张志贤在天津市工业职业学校学习机械制造。学校附近有一个我军解放天津的突破口,敌人在那里埋设了大量地雷。后来,我军派工兵分队来排除未爆的地雷,张志贤看到工兵把地雷一个个排除掉,十分仰慕。这时,军校正好来学校招生,他第一个报考了工兵学校。
1953年9月,张志贤以优异的成绩从工兵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原军委工程兵司令部任军训参谋。从此,他参与了一次又一次反爆破任务。每次任务完成后,他都认真总结经验,并编写成教材下发部队。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他赶赴前线,收集各种型号的越军地雷,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拆除、分析,提出正确的排除方法,培训了数千名排雷手。针对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猖獗的情况,他撰写了《反爆破教材》以及大量的反爆破的经验文章,为公安保卫部门反爆破训练提供了保障。他制作了各种教学用具,形象生动地为公安保卫人员上课……一位“智勇双全”的反爆破专家,就这样一天天“炼”成了。
天安门前响“惊雷”
张志贤曾经创造过国内运用控制爆破技术在重要建筑群内拆除坚固建筑物的先例。
1958年,中央作出一项决定:1959年10月1日建国10周年大庆前,在北京建成十大建筑。
很快,几十支建筑队伍和千百部机械车辆日夜奋战在天安门广场扩建工地上,1.3万余间旧房被拆除,在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建筑基地上,仅剩下了公安局办公大楼、明清时代砖石结构的金库和当年侵华日军华北司令部地下指挥部。
工程指挥部组织人员数次强攻这最后几个堡垒,均未奏效。施工队伍用火烧,用高压水激,不但没成功,反造成人员伤亡。
北京市政府向军队伸出了求援之手,请求用爆破法拆除这些坚固的建筑物。
军委工程兵司令部派出了年仅24岁的中尉参谋张志贤。
张志贤来到天安门广场工地,把三个爆破目标里里外外踏勘几遍,向地方建筑部门的工程技术干部和老工人请教,还专程找公安局办公楼的设计人员探讨爆破拆除的技术问题。
经过缜密调查,张志贤向领导汇报了有关情况。工程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胡奇才中将当即指示:由工程兵技术学校和建筑104团选调人员组成爆破队,由张志贤带队。爆破队请来了苏联顾问比利彼茨中将作指导。比利彼茨建议用震荡爆破法进行拆除,并当即考问张志贤:“震荡爆破装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张志贤镇定而娴熟地说出了公式。“好!你是精通苏军《爆破教范》的青年军官,完全可以胜任爆破任务”,比利彼茨高兴极了。
张志贤立即组织大家制定实施方案。最终方案几经修改,送到了周总理案头。
10月13日,张志贤接到通知,方案获得了周总理的批准。他立即带领大家完成垂坑和药室开挖,15日晚8时装填炸药。
16日凌晨2时,广场扩建工地指挥部下达了点火命令,随着一声闷响,金库拱顶全部塌落,南墙腾起半米多高,东西北三面墙产生了纵横交错的裂缝。爆破结果没完全达到预期目的,可大家还是欣喜万分。
张志贤并不满足。他多方调查,了解到金库的墙体砖石是用明清时期一种叫“桃花浆”的材料砌成,胶结力很强,极难破碎。
找到了症结,张志贤提出改用药孔爆破法,在金库墙壁和内部砖柱中配置了32个药孔,实施第二次爆破。他们成功了!金库炸成碎块,原地坍塌。紧接着的几天里,张志贤又带领大家爆破了公安局办公楼和地下指挥部。
在异国侦破“水沟计划”
1963年,刘少奇主席率团访问印尼、缅甸、柬埔寨和越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元首第一次出访东南亚。
在访问即将成行之际,我公安部门突然从截获情报中获悉:敌特机关搞了一个“水沟计划”,准备在中国代表团所到之处安置爆炸物。公安部、中央警卫局紧急商讨对策,决定派一位反爆破专家随行。
军委工程兵司令部参谋长谭善和办公室的电话铃急促地响起来。
派谁去呢?谭善和想到了自己手下的一个参谋――张志贤。
1962年11月,有人在北京东郊农田劳动时发现一个窟窿,用手一掏,掏出一把黄色炸药,再掏,掏出一枚手榴弹……人们都不敢轻举妄动,张志贤去了,他小心翼翼地将洞口掏成大断面,仔细一看,倒抽了一口凉气。原来,这里曾是国民党的一个军械修理所,北京和平解放前,敌特机关设下陷阱,把1700多枚引信埋在最底层,上面安放了地雷,地雷上铺一层炸药,炸药上压一箱雷管,雷管上面还有一枚灵敏度极高的电雷管。张志贤决定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他从侧面先挖出引信,然后顺序取出地雷、炸药、雷管,如履薄冰地把它们放进水桶,运出去销毁……一次重大险情排除了。
随国家主席出访的反爆破专家就这样确定了,这年他才29岁。
4月中旬,热带地域的异国首都树木葱翠,繁花似锦,张志贤却无暇欣赏。经反复侦察,代表团下榻的使馆没发现爆炸物。我国领导人出访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张志贤陷入了沉思,“难道是敌人虚张声势?”但是,崇高的职责不允许他有一丝一毫的麻痹。张志贤决定把搜寻的目标从内向外延伸。
汽车在通往机场的公路上缓缓行驶,张志贤用猎人般的眼睛,搜索着周围可疑的目标。同时,我公安机关截获并破译了敌特行动的密信。在东道国安全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果然在路旁一所房子里发现了特务挖的通向公路的地道,并将特务抓获。这个特务机关原准备在代表团车队经过这里时进行爆炸破坏。他们“一切就绪”的领赏报告此时也成了一页废纸。
类似的故事,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张志贤的人生履历。在他的书房兼客厅里,挂着一幅意味深长的自勉诗:“千钧一发实无情,安危系在指掌中。自古英豪多壮烈,此处无声胜有声。”
“安危系在指掌中”。张志贤的每一次行动,都是一个熔铸了智慧和勇气的故事,都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
张志贤(右)与助手探测埋入土中的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