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你问祖国的海有多辽阔,请听渔人唱水路山歌。它呼吸着热带风,寒带雪,它拥抱着千条江,万条河。”有人给李海涛先生念著名诗人闻捷的诗,72岁的画家一再说,真准确,真准确。
他说,祖国有18000公里海岸线。噢,太美了,太壮阔了,太……因为自己“太”字用得多了点儿哑然失笑。其实,想描述祖国的海洋,用一万个“太”也不为过。祖国的海洋如此多娇,博大精深得连毕加索都敬佩的中国画竟然数千年没有出现一位专事海洋题材创作的画家,翻遍画论也找不到相关记载。在中国美术史上,这确实是一个让人遗憾的空白。
中国美术界谈这个问题就叹息。扼腕之余,他们寄希望于年轻人。因为年轻人身上很少包袱,没有“家”呀“名”呀之类拖累。还得有得天独厚的天资,还得下铁棒磨成针的功夫……也许才能有所作为。
这一回,历史没有重现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位已经在中国画坛上名声显赫的人被海的能量撞击得身不由己要画海。他叫李海涛,北京画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人已经过五十,已经有自己独到的成就,却偏要涉足一门连文献中都难觅踪迹的事业,几个认识李海涛的艺术家就劝,这事情太玄乎了,已经到了这把年纪,该享受现成的成就了,别去碰那瞬息万变、辽阔壮丽、气势磅礴的海。如果他们知道李海涛迷惘在海里的原因,他们就绝对不会有一个人去劝他。
有一次,李海涛去看海,被海的气势震撼得身不由己,决定从此往后专事画海。其实,震撼他的岂止一次二次……他生长在海边,从小就爱海。成为画家了,总被“想要描绘美丽富饶的大海”折磨得心疼。那一次把酝酿在生命里的神秘情结点燃了,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就发出必须画海的呼声。
真正拿起笔往纸上画……常常茫然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孤独得他常常“独怆然而涕下”。
1985年冬天,李海涛计划创作反映中国海疆全貌的作品《海疆万里图》。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反对者认为“题材大、任务巨,难完成。即使完成也费力不讨好。”“画画完了,油也熬干了。”1986年正当商品画走红之际,李海涛舍弃画商品画赚大钱的时机,将个人收入加上从亲友处借来的债全部投入到漫长的长卷创作中去。
二
说实话,底气不足。没有海洋生活,没有海的腥味儿,没有海的胆识……还画什么海?
他决定沿着祖国的海去写生。钱再一次困厄了他。不得不卖掉一些自己永远舍不得离开的名画凑路费。钱还是不够。钱这东西,别提它,别提它。此物不万能,没有了却万万不能。最后在海洋局和海军文化部的资助下才算成行。
第一年由鸭绿江桥经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沿海写生。第二年奔南海,沿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浙江……走遍祖国南半张海域。第三年再次沿海出行……祖国的海岸线长18000公里,五十岁开外的人竟然走了31000多公里。
那可不是走平坦的水泥大道,也不是走羊肠小道。往往连羊肠小道都没得走。常常沟沟壑壑地过,断断续续地走。李海涛自己回忆,为了写生,我吃尽常人所难以想见的苦头。
如果此话说给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听,也许老夫子会重复自己的名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他该欣赏李海涛,常在人迹罕至的海岸、峭岩、孤岛、礁石出没,整天整天餐风饮露、日晒雨淋。
海南人最怕台风,每当此物来临,渔民个个回避不迭,连渔船也害怕得发抖,躲进安全的港湾里等台风去远。李海涛听说台风要来,简直就幸福得要欢呼。他说,终于等到台风来了。台风真的来了,风刮得一阵比一阵紧。天际边那一方有一群灰蒙蒙的能量扑过来。海水开始躁动,风像鞭子似地抽打在岩石上。刹那间暴雨铺天盖地泼下来,空气被压黑压稠。闪电哗啦啦划破黑暗,恶浪每跳都猖狂至十多米高。蓝色的海水卷起海底泥沙变成黄浆。海啸直着嗓门叫嚣,向所有生命展示威风。激浪吗?滚浪吗?还是……李海涛躲在离海最近的一所房子里,正在蹙眉理解浪的性质,一边迅速画下这难得的瞬间。
有一种可怕的爬虫,叫旱蚂蝗。平时附在树叶、草叶上,人路过,它就千方百计钻进衣服里吸吮鲜血,同时施放麻醉液,让人不知不觉。李海涛腿缠绑腿,身着夹克,头戴草帽……将全身密封得严严实实,然后,心就沉进画里。蚂蝗们也许从来没听爷爷奶奶们说有这么傻这么好攻击的人。它们纷纷落在这个一动不动的人身上,轻轻地钻进脖子里,再轻轻地咬,轻轻地施放麻醉液。画家画完精彩一笔扭动脖子欣赏时发现了,用手一挠,满手是血。人们就手忙脚乱地在画家身上捉旱蚂蝗,突然传来一阵哗哗声,有经验的人立刻摇手告诫千万别出声。声音渐渐远去了。恐怖被那声音带走了。那是一只凶猛的熊,刚刚和他们擦肩而过。
他说,被渔船颠簸过,遇台风袭击过。在崎岖的山路中,急性关节炎使我每走一步都针扎似地疼。遭过车祸,还在深夜掉进铁轨桥下摔得小腿露出骨头,在山里小诊所缝了8针,伤未愈就又去原始森林……爱有多深沉,付出得也就有多沉重。忘了自我……这时候,可以领悟到大海的真谛了。
他说,生活赋予了我对祖国、对人民的浑厚情感。从此,我的写生融入一种高尚的创作激情,要直截了当地表现海的博大精深,钻到海的灵魂中去探索个没完没了。
三
苦尽甜来应该是教育小朋友的话,却在这位老画家身上成为现实。吃尽了苦头受尽磨难拿起画笔,底气足了。
三易草稿,进入《海疆万里图》创作阶段。李海涛最感激的人是自己的妻子。李海涛说,她每天陪我往返于画院和家之间。为了使我午后有精力再投入创作,她将一张行军床支在我的画室里,让给我休息,她自己却靠在椅子背上小憩片刻。就这么整整九个月,我才完成了正稿创作。应该准确地说,这张5年周期的画浸满妻子的汗水。我是海的画家,她是真正的海之恋者。她的名字叫肖凯,她应该很有名,真的。
52岁开始创作,57岁完成。90厘米宽50米长的长卷正式在北京展出的时候,美国《世界日报》评论说,李先生不愧为中国第一代画海权威。其长卷为中国绘画史上难得的珍品。不但“空前”,而且“绝后”,他笔下的各地渔村和帆船及城镇面貌、历史古迹等正在迅速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洋楼和机船。
北京山水画研究会会长白雪石说,用中国画表现海难度较大,这方面的画家也是国内极少见的,而他在这方面却是取得成就和突破者。
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说,海很难画,而你画得很好,很有新意,还很有意境。
《光明日报》1991年4月20日发表北京画院副院长吴休的文章,说,历代中国画表现大海的寥寥无几,传统技法方面几乎是空白。可以说没有多少遗产可以借鉴。海涛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来开辟自己艺术道路的……海涛的成功,再次证明了生活的滋养对创作的重要性。
好评如潮。李海涛却淡然置之。他有一枚闲章,“不似他人,不像自己”,可视为他艺术的座右铭。
“不似他人”,说的是走自己的路,不尾随古今中外之他人,不受他人成就之束缚;“不像自己”,说的是敢于否定自己,才能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创新,否则就会自我结茧。这是他保持艺术青春的重要法宝。
这一切谈何容易。首先得有胆。著名画家李可染说,“可贵者――胆。”胆量来自功力,并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比如足球,谁不想一届世界杯踢它二三十个进去把金球奖挂自己名下,可是成功者也就马拉多纳、罗纳尔多几人。其次,得否定自我。比如李海涛画长卷从不自信到自信的过程。他通过观察研究探索总结,找出了每一朵浪花的细微差别。抬头浪,滚浪,旋转浪,激浪,拍岸浪,千重浪,回头浪,双击浪……还远远不够,需要有战略眼光,有宏观思维。这胆,建立在一步一个脚印走了31000多公里上。
四
几天前,我有幸随一位朋友到李海涛先生家欣赏他的海洋画。
如果让年轻人住的话,应该是大房子了。可是在这有限的空间活动一位思维敏捷且要天天创新天天向上的海洋画家,就有点显小了。好在女主人善于安置,居然可以在这空间里看“海洋”,而且能看入迷了。
李海涛说,我6岁开始涂涂抹抹,至今已孜孜不倦半个多世纪。我的父亲曾在张学良麾下当旅长,精通制图和测绘,收藏着不少历代名家字画。童年时代的我目染过苏东坡、郑板桥等许多名家的真迹。从那时起,就崇尚中国画。严格地说,我是无师自通靠临摹发泄自己爱好的。直到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才遇到了第一位启蒙老师,叫刘东源。刘老师手把手教我画素描、画速写,并使我第一次明白了技巧与生活的关系。从此,我就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画画和创作上。1955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北艺术专科学校(西安美院前身),后就读于河南艺术学院。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被“文革”耽误了。那场灾难过后,我不敢做一分钟的闲人,立即拿起笔来奋力挣扎……
笑得灿烂又温和,话说得非常平缓。如果这就是老先生的性格,我的理解力就有了矛盾:他画的海洋那激荡不安、那内心的躁动从何而来?直至我们离开,老人始终如一地慈眉善目,找不到激荡和躁动。出来后,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朋友,朋友说,大智若愚。大的激荡和躁动往往表现为平和。
一句话拨乱反正了我的思维。我想起他的《听涛千里醉》、《浩瀚惊涛》、《海疆万里图》、《海韵》、《翔》。浪溅千尺处,涌动的是深沉的爱,永久的情。海水漫漫处,滚动挤压着岩浆般赤热的激烈。人与画竟然修炼到如此火候。
读李先生的画,须在眼睛外加上耳朵――听。《听涛千里醉》,就得闭起眼来听,才能读懂。当你真的能静下心来达到听的境界,就有声声波涛由远而近,夹杂着黄花鱼的欢笑,蓝鲸的叹息,亿万人的呐喊……这时候,你甚至可以闻见海的腥味。
我觉得,读李先生的海洋画得有一定的体力,因为这画的信息太不平静。体弱多病者往往挺不住。
李先生把我当知音,才给我展示他的宣纸珂罗版仿真《海疆万里图》。由90厘米宽50米长压缩至40厘米宽30米长。任何住宅都无法展示这么长的画。图是李先生在画案上一点一点展开的。祖国万里海疆也在我眼前徐徐出现。把18000公里浓缩进50米长,有多少景点必须入画呀。然而,画面却宽阔得“疏可走马”。然而,到“密不透风处”,你得举起放大镜来细细研读。
平静,美丽,气象万千……春海如烟,夏海如涤,秋海如染,冬海如凝。兼工带写,意境深远,达到圆满的效果,带动读者步步深入直至尽头。于是,1991年华君武在《海疆万里图》首展式上说:“现在很少有人深入生活了,但李海涛同志依然走这条路,所以才画出这么好的长卷来。”于是,评论界说,纵观《海疆万里图》长卷,使人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这不仅是历史上第一件表现祖国壮丽海疆全貌的艺术作品,而且宏扬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创造精神,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沿海经济的发展变化,为中国画表现海洋题材树立了历史的里程碑。
于是,艺术界认定,画家所画景物许多已成为历史,铁壳船取代了古香古色的木帆船,小楼房取代了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草房竹舍。《海疆万里图》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可视性研究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仍然是一件历史性的优秀作品,将以璨灿的光辉和价值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本版除压题照片是本报记者郭红松摄外,其余均为资料照片)
李海涛和夫人肖凯――一对幸福的“海之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