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近日在接受本报独家采访时高兴地介绍说,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现已成为云南继烟草、水电、矿产、旅游等之后的新兴支柱产业。据省统计局介绍,“十五”期间,云南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速度很快,文化及相关产业主营收入达274.72亿元,比2001年增长1.33倍,年均增长23.52%;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69.43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183.58亿元,占GDP的5.29%,年均增长27.52%,远比GDP增长速度快。
努力构建新型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完善领导机构,加强组织协调管理,建立政企沟通的信息平台,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从省到州市及所有试点县,全都成立了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文化产业办公室,由一把手负责,分管领导牵头,设立专项经费。省委省政府还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指导性文件;举办全省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文化产业研修班,统一和提高认识。
试点先行,转换机制,实行管办分离、政企和政事分开。为了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省委省政府选择了昆明、丽江、大理、保山、红河等州市作为试点,取得改革经验后再推广扩大,区分文化的公益性和经营性,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管理体制。昆明、丽江、大理等地一批经营性文化单位改为企业;由大理州民族歌舞团和州白剧团整合组建的大理州民族歌舞剧院,不到一年就创收101万元,比改革前两团创收总数增长10倍。
结合旅游,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打造文艺精品。积极培育和扶持新闻、出版、广电网络等一批强势文化企业集团,引导省内外实力雄厚的非文化企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共同打造知名文化名牌。昆明、丽江、大理、西双版纳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发达等优势,精心打造了《小河淌水》、《丽水金沙》、《蝴蝶之梦》、《勐巴拉娜西》等一批文化精品,推向市场,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目前,云南已基本形成了以旅游业为龙头,以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艺演出、文化娱乐、体育、会展和乡村特色文化为骨干的多层次的文化产业及文化市场。
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实施文化项目开发支撑带动文化产业战略,招商引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3年起建立的省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共收集项目558项。截至目前,云南已启动实施的文化产业项目达到了77个,投资总额累计达131亿多元。同时,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推介文产项目和招商引资。通过在国内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及美国、瑞士、法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展示推介云南文化活动,使得独具特色和魅力的云南文化艺术大踏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