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千人痛别郑成思

2006-09-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蔺玉红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9月15日电青山垂目,松柏无语。9月15日,是送别我国著名法学家、学部委员郑成思先生的日子,郑成思遗体今天在北京八宝山火化。

初秋的北京,晨曦中略带一丝寒意。上午9点不到,离追悼会召开还有一个多小时,记者来到八宝山殡仪馆。此时,告别室门前已经站了很多人,有郑成思先

生的家人、有他在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的同事,有从境外远道赶来的同学、学生,还有他相识、相知多年的法学界同仁及社会各界的朋友。

郑成思的大学同学从各地风尘仆仆地来了。“我们北京政法学院法律系的24名同学来了一半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赵岸青深情地回忆说:“‘文革’期间,郑成思在黑龙江木兰县深山老林里一呆就是10个月,当时很多人认为知识无用,郑成思却整天抱着书学习。”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法室主任赵贵训一脸凝重地对记者说:“郑成思没有学霸作风,对物质待遇看得很淡,与商业利益有关的案件,他从来不参与。”

郑成思的老朋友、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彭道敦(Michael Pendle-ton)专程从澳大利亚赶来。彭道敦通红的双眼仿佛在告诉人们他内心的悲痛。他回忆说:“当年,我邀请郑成思到澳大利亚工作,他拒绝了。因为他对中国有一种责任感。”彭道敦说:“郑成思在国际上是世界第一的知识产权专家,在中国,他是‘知识产权保护之父’。”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罗东川回忆起和郑成思先生交往的情景,失声痛哭:“中国的知识产权审判得到了郑老师多年的支持。”

郑成思的博士生刘家瑞清楚地记得,刚入学时,先生大老远地从家里跑到他的宿舍来看他。

郑成思的姐姐泪流满面地说:“家父还活着,白发人送黑发人,让我们怎么受得了?”

告别室里摆满了鲜花与花圈。“郑教授一路走好”、“郑老师,安息”一副副挽联、一束束白菊寄托着人们对先生的无限怀念。

上午10点,追悼会开始。遗像中的郑成思微笑着,笑容一如既往地和蔼;花丛中的郑成思安睡着,面容一如既往地慈祥。“你走了,带着你削瘦而干练的身躯,带着你谦和而朴实的笑,带着亲人、朋友、同事、弟子和无数认识你但你却并不认识他们的陌生人的思念,带着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和知识产权人以及你本人的遗憾……”中国社科院知识产权中心60位师生撰写的悼文读来让人心碎。唐广良还特意为恩师撰写了巨幅挽联:

名也罢利也罢惟治学济世为真

衣可简食可简但著书立说求是

赵岸青动情地说:“像我们这种官员,很容易找一个接替的,但是,像郑成思这样的专家,上哪儿去找?他的去世给我们国家法律界带来的损失不可弥补。”

告别仪式持续了整整一个小时。“共有1000多人来向郑先生告别。”中国社科院的工作人员喃喃地对记者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