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面临着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疾病危害、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粮食短缺等重大挑战,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和环境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生命科学有助于为
名词解释:生命科学
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称为生命科学。应该说自从有了人类的文明史,就有了人们对生命现象的描述和记录(如原始的岩画),就开始了人们对奇妙的生命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今天的生命科学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逐步形成的。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生命科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
从古代到16世纪左右,这是生命科学的准备和奠基时期;
从16世纪到20世纪中叶,是系统生命科学创立和发展时期,这一阶段以自然科学各领域分支学科迅速建立为主要特点,与其他学科共同归纳为历史上的“小科学”发展时期;
20世纪中叶以后,生命科学随着各学科纵横交错发展的大趋势,出现了不同分支学科和跨学科间的大交汇、大渗透、大综合的局面,由此人们获得了进入“大科学”发展历史阶段的认识。
人物简介
路易斯J・伊格纳罗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药学系教授。1972年,伊格纳罗博士发现一氧化氮促使血管扩张――一种血管加宽――和血栓的抑制,后者使得流向动脉和静脉的血流得到改善。他有关一氧化氮的观察结果,已使医学专业人员能够理解保护心血管系统,防止如高血压、中风、冠状动脉疾病和其他形式的动脉粥样硬化、胃肠道溃疡和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病理情况的机制。
伊格纳罗博士和其他两位研究者,因为有关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系统中作为独特信号的三个主要发现,荣获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厄尼斯特・巴特勒1950年初期,他在美国军队期间发现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缺陷。1959年,他成为Hope医学中心的医学系主任。1979年,他到Scripps临床和研究基金会工作,现担任Scripps研究所分子和实验医学部的教授和主任。
厄尼斯特・巴特勒教授荣获多项奖励,包括Gairdner奖(1975)、英国血液输血学会JamesBlundell奖(1985)、西部临床研究学会MayoSoley奖(1992)、特拉维夫大学的医生哲学荣誉博士(1993)、综合研究中心优秀临床研究年度奖(1993)、城市医学奖(1994),芝加哥大学的专业成就嘉奖(2003),以及美国血液学会的E.DonnallThomas勋章(2003)。
高福1995年获得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分子病毒学方向博士学位,随后在英国牛津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科学院直接从国外公开招聘的所长。
1988年,获得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科技奖”;200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外青年学者合作基金”;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5年,被聘为国家基础研究973项目“动物源性病毒跨种间感染与传播机制研究”首席科学家,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
于军198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生化专业,1984年获CUS-BEA奖学金赴纽约大学医学院就读,1990年获生物医学科学博士学位,1993年加盟华盛顿大学分子生物技术系,1997年起回国工作,与杨焕明、汪建、刘斯奇等先后组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国家生物信息系统工程中心、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目前任基因组所副所长,并被聘为基因组所、浙江大学沃森基因组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