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创业
林业是艰苦行业。开发东北国有林区的历程就是一部艰苦创业史,在创业历程的山山水水中,都留下了东林人拼搏的身影。在建校初期,正值抗美援朝战争停战不久,办学条件十分艰苦。东北林业大学的创始人刘达先生提出了“建校伊始,创业维艰”的精神训导师生。广大师生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自己动手制作教学仪器,刻写教材,以高涨的热情建设学校。在创建实验林场时,师生员工以人拉犁的方式参加生产劳动,进一步发扬光大艰苦创业的精神。经过50年的建设,实验林场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木材蓄积量双增长的目标。
1954年,全校教师积极参加林区生产的技术革新,林学、林工两系的师生还协助东北内蒙古林区解决了77项生产技术问题,并在东北内蒙古森林工业先进经验展览会上展出成果。当时主张“学少一点,学好一点”的严谨治学态度,使学校成为“培养林业和森林工业高级和中级技术人才的摇篮”。学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培养的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全国林业战线的领头人,成为东北林区开发建设的先行者,为东北林业大学(原东北林学院)在社会上的良好影响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全校师生员工还亲自动手对哈尔滨实验林场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改造,按照森林植物园的标准及科学研究的要求增植树种,精心经营。广大师生在这里开展了树木生态、采种、育苗、抚育、无性繁殖、森林病虫害防治等科研工作。现在这片林场已成为森林景观校园的标志,并以其对城市巨大的生态价值使崇尚自然的哈尔滨人亲切地称之为“哈尔滨的绿肺”,从这里诞生的科研成果与技术革新,为东北林区及北方城市林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已成为东林的优良传统,并激励着东林的几代师生。在“211工程”建设过程中,“艰苦创业、树木树人”进一步升华为“团结拼搏、自我激励、发挥优势、争创一流”的东林精神,并得到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认同,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从“建校伊始,创业维艰”到“团结拼搏,自我激励,发挥优势,争创一流”,东林精神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但始终传承的灵魂就是艰苦创业精神,这种精神的大力弘扬,使东北林业大学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必然。
立志树木
东北林业大学地处东北国有林区腹地,长期为林区建设服务。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东北林大常务副校长杨传平告诉记者说:“森林是林业的基础,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必要条件。我们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就是为了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东北林业大学科研工作的优势是森林生态、生物技术、森林工程和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研究。多年来科研工作突出以林业为主要特色,注重基础,加强应用,发展边缘,强化联合,以林业生产建设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为重点,承担国家重大林业科研课题,不断加强与地方合作,努力推广成熟的科研成果,直接为林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建校初期,东林采取学校、科研单位和林业企业三结合的方式,以林木速生丰产化、木材生产机械化、木材利用综合化为中心课题,与23个省区的林业企业、工厂、科研单位、城乡建立协作关系,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应用价值的成果,成为当时林业科研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该校的森林生态、林木遗传育种、木制品加工、园林花卉和路桥工程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在东北林区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在大兴安岭火灾重建及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累计选派2万余人次,为地方提供技术支撑、解决科技难题,并培训了大量技术人员。《大兴安岭火烧原木保存技术研究》在大兴安岭北4局普遍推广,成本低、效果好,采用这项技术处理原木减少了木材损失,增加收入达1亿元。东北林业大学千余名师生对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后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恢复贡献巨大,于1998年东北林业大学获得黑龙江省重大经济效益奖,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特授予学校校长李坚教授省长特别奖。
“十五”期间,学校坚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加强了多领域、多学科的相互合作。紧紧围绕林业生产实际,积极开展林业科技试验示范,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推动林业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等工作,为林业建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2003至2004年,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主动深入黑龙江省森工企业,把开发完成的“木材产销存数字化管理系统”软件免费提供给林业企业试用,在伊春市的朗乡、友好、新青、大兴安岭的塔河四个林业局使用并得到推广。该项研究的应用,给各林业局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3年一年仅朗乡林业局就减少损失1000多万元。该软件现已在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所属全部24个林业局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在今年刚刚结束的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中,东北林业大学获两项一等奖、四项二等奖和两项三等奖,是历年来获奖项目最多,项目层次最高的一次。
立德树人
学校建校五十多年来始终注重为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培养艰苦创业人才。东北林业大学校长李坚告诉记者:“从社会上对学校毕业生的反馈可以看到,毕业生在社会上具有良好的口碑。我们的毕业生扎根林区后,能吃苦耐劳、善于合作、敢为人先、创业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工作有后劲,不仅能创业,而且能够带动周围的人共同创业,发展林业。现在,学校也不断加大毕业生分配改革的力度,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截至2002年,学校建校五十周年,在可以查到工作单位的20826名毕业生中,直接服务林业建设的有11000余人,超过半数。
在东北林业大学的毕业生中,涌现出很多先进的典范,如扎根林区奉献终生的全国劳动模范孙海军、荒漠治沙40年的治沙能手寇振武、养鹤姑娘徐秀娟烈士等。他们的故事已在东北林业大学广为流传,成为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艰苦创业精神的最好教材。在榜样的感召下,已有八十几位东林学子纷纷踏上了支援西部建设的道路,今年,又有12名东林学子走向西部,准备在那里奉献他们的青春和才智。
东北林业大学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既重视理论教学,又十分重视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习、设计等环节和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生产、科技服务和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保证了学生在参加工作后能较快较好地适应工作需要。东林以帽儿山、凉水实验林场为实习示范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条件保障。学生们实习过程中,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了解林区社会生活,参加科研与生产活动,强化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融入野外的自然环境,忍耐跋山涉水的劳累,克服蚊叮虫咬的痛苦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心系林区、热爱专业为主要内容的艰苦创业精神。在实验林场实践中得到的艰苦创业精神的熏陶,也是东林学子毕业后扎根林区、不畏艰苦、善于创业的精神源泉。经管院大四学生苗雨告诉记者:“林业地区大多环境比较艰苦,学校为了让我们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有所作为,从我们大一入学就学习林大艰苦创业的历史,以后每学期都到林场进行实习和参加三下乡等活动锻炼自己。无论以后我们在什么地方工作‘让祖国无山不绿、有水皆清’的誓言已经在每个人的心中扎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