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标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四平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是典型的偏农型二元经济结构,加快四平发展振兴,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原则,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为此,结合四平实际,
几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扶持粮食主产区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加速向东北地区转移的有利条件,开发和建设项目。去年,全市在建项目360个,完成投资86亿元。通过组织参加香港项目推介会、苏沪浙经贸交流会、东博会、哈洽会、西洽会等招商引资活动,香港长江实业、立国,浙江纳爱斯、世宝、金圆,中国国电、中粮集团、中国大唐、福建耀华、中国昊华、北京巨能、湖南常德卷烟、广东立白、大连华利等企业集团相继落户四平,并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效果。
我们充分利用中央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项政策,通过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到去年年末,纳入省计划的89户国有企业改制全部完成,国有非工业企业完成一半以上。一批“老大难”企业改制后重新启动,职工得到较好安置,企业发展前景良好。国企改制进程的加快,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68.5亿元,同比增长25%,增幅居全省前列;民营经济增加值和上缴税金分别达到90亿元和6.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和16%。
四平拥有丰富的农畜资源,粮食年产量和畜禽饲养量均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左右。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扶持粮食主产区的优惠政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注重抓好粮食转化增值和畜产品加工,中粮黄龙、华正牧业、天成玉米、五洲禽业、红嘴油脂、淀粉、酒精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日益发展壮大。全市已建立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1020个,有力促进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不断推进农业技术设备应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稳步实施,创造了有利于农村全面发展的良好条件。
我们坚持将软环境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开展了“环境建设年”等活动。三年来,全市清理取消行政许可项目553项,取消行政许可主体39个,全市51个部门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批时限由原来的平均22个工作日减少到5个工作日,为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几年来,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整个经济工作的全面振兴,使城乡面貌日益改善,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全市生产总值连续两年都保持了15%左右的增长速度,人均GDP达到1万元的阶段性水平,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强劲态势。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把经济社会、城乡、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起来,促进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得到落实,去年全市创造就业岗位6.1万个,新增就业5.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641元和3400元,分别同比增长11.1%和11%。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巩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乡镇、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人民群众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中心城市产业规模的扩大,区域和人口规模也快速扩张,现在市区人口已达到58.2万。三年来,城建、交通、公用事业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近20亿元,城市人均住房已达到17平方米。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现在四平已经建设成为最适办学、特宜人居和创业的城市。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建设多产业综合性的新型工业城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虽然我们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仍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按照“十一五”时期确定的思路、定位、目标和任务,全力以赴地加快四平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早日实现建设新型工业城市的目标。(作者系中共吉林省四平市市委书记)